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激情还未散去,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文化的画卷刚刚掀过,2009年就又将成为过去。在这一年中,在文化教育的领域中注定有这样一些事、这样一些人会永远留在历史的画卷中。
这一年,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电影、电视、动漫不仅塑造了新的国家形象,而且为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平添动力;这一年,生机勃勃的教育事业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大事;这一年,以《建国大业》、《复兴之路》为代表的主旋律文艺催生出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股”;这一年,学术造假事件沸沸扬扬,惩治学术不端重拳频出;这一年微博客成为最时尚的新媒体……
这一年,任继愈、季羡林、钱学森等几位大师纷纷结伴离去,他们远去的背影已成为2009年最凝重的底色;而他们的离去,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时代,让我们更加期待像他们这样的鸿儒大家不断涌现,让我们更加期待民族的未来与振兴……
文化产业振兴
逆势上扬渐入佳境
栉风沐雨,砥砺图强。起步于1998年的中国文化产业,用仅仅11年的时间便走过西方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正以炫目的姿态呈现于当今世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推入“寒冬”,也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然而,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企业消极“缩身”以抵御寒流之时,我国文化产业却如同在重重雾霭中起飞的苍鹰,振翅高飞,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奇迹。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9月26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产业的第一次专项规划,为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为中国文化产业振兴提供了物质前提;文化体制改革的渐入佳境,为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基础;现代科技文明、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雄厚根基,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振兴的力量之源。 (李舫)
教育规划纲要
广集众智广纳群言
要说今年教育界的头等大事,首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对于这个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们充满了期待;作为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制订过程中始终坚持广集众智,纳群言。
规划纲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既要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又要表达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期盼。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高中要不要取消文理分科?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如何保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媒体热议的话题,都成为政府听取意见的内容,成为制订规划纲要的参考。规划纲要的制订,反映出教育决策民主化正阔步向前。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面临着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多年来困扰教育发展的“老大难”,有些问题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教育规划纲要将指导未来12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拿出切实措施,或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命之重大,任务之艰苦,可见一斑。从年初到年末,教育规划纲要的制订已近一年。人们在翘首期盼…… (袁新文)
国庆献礼片
主旋律成为“潜力股”
10月1日晚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联欢晚会,焰火和群众联欢是全世界都最为关注的部分。焰火创意和使用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而群众联欢部分的集体舞,不再是随着同一首歌跳起相同的舞步,而是以各板块为单元,用不同的道具和舞姿,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与其说这是艺术的流变,不如说这是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善于突破、勇于创新,用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呈现更加英姿焕发的中国形象,传达更加包容的中国心态。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亦是如此。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用艺术的表现方式,对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走过的漫漫路途细细回味和思考——这是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肢体语言。
同样,为献礼国庆而作的一大批电影、电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出颇高的成就,而且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建国大业》到《风声》,从《潜伏》到《我的兄弟叫顺溜》,一个新的电影档期成为“潜力股”,一种新的风潮逐渐形成。
如果说,展示最好的文化艺术成就,是2009年一系列国庆献礼文化艺术活动的初衷,那么实际上,创造这些成就的历程,以及其中经历的种种开拓与创新,则为这场盛大的献礼带来了许多意外惊喜,对此后的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别具深意。 (刘阳)
净化网络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
“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大力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这一年,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常说,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孩子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第五年之际,“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强劲的呼声。从1月5日开始,中央外宣办、工信部、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共关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4000多家,关闭网站栏目9600多个。
净化网络是手段,提高认识才是关键。11月底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针对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的概括,使全党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
认识的提高,必将开创新的局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播撒出“德”的种子,必将为孩子们绽放出美好的人生。 (倪光辉)
法兰克福书展
中国文化的“扫盲课”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在这次法兰克福书展上,274家中国出版社、10000多种图书、612场活动、2500平方米的主题馆、100名中国作家……令西方人终于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真实的中国文化。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令中国人既吃惊又感动的画面:在中国主题馆,当解说员介绍说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23万种,超过美国,是世界出版大国时,许多人脸上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一位观看了中国电影展的德国人说,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中国还有电影;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区,每当京剧开锣上演总是人山人海……面对精彩纷呈的主宾国活动,一家德国媒体称,中国给西方人上了一场中国文化的“扫盲课”。
如果说“无知与偏见是交流的最大障碍”,那么2009年中国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就不仅仅是输出了创纪录的2417项图书版权,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西方的无知与偏见。正如习近平副主席在书展开幕式上所说,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崛起中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在交流与交融中重拾中国的文化自信,重塑中国的文化形象。 (张贺)(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