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生培养成淑女,是社会需要还是历史倒退?
珠海女子中学即将动工,明年9月开学。这是珠海第一所女子完全中学,是一所由政府无偿拨地的私立学校。昨天的仪式很特别,所有迎宾的女教师均着“五四”时期的学生装,浅蓝色的中式上衣,蓝黑色的裙子,两条扎着蝴蝶结的麻花辫。珠海第一所女子中学有意突出女校的传统,却也惹来了争议。
校方:选择因性施教
一阵复古风将女校在中国内地重新吹起。1981年第一所公立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率先恢复;1994年第一所私立的广州玛莎女子中学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有普通初、高中女校约十多所(包括在男女合校中设女生部)。恢复女校是社会需要,还是历史倒退?业内外对此一直颇有争议。
珠海女子中学校长王嘉烨说,单性学校是一种差异选择。珠海女子中学开宗明义:因性施教。根据女性固有特点实施女性教育和特色教育,开设理科思维训练课,在女生较弱的数理化方面缓和学习坡度。同时针对女生擅形象思维的特长开设文学艺术赏析、第二外语等。
珠海不少市民对女校有一份向往或是寄予厚望。也有家长为防女儿早恋,希望能进女校。王嘉烨说:“办女校绝不是回归过去的封闭教育,也不是简单增加一些女子课程。”但她也不讳言,要把珠海女子中学的女生们培养成秀外慧中的淑女,读够100本书才能毕业。早上有形体训练,晚上瑜珈养性,教授现代家政课,不仅“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而且小到衣食住行家庭琐事,大到家庭盛宴、集体PARTY都能搞掂,了解和掌握中外社交礼仪。
专家:不是个好选择
但是,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北师大珠海分校副校长、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吴忠魁和心理学博士刘建新,他们均不认为女子中学是个好的选择。
吴忠魁和刘建新都认为,女校的弊端较多。“这个年龄段的女生恰恰需要与异性接触,这是很重要的人生交往阶段,与异性隔离不利于她们走完这段心路历程,因为社会是双性的。这些女生走向社会与异性打交道时会出现心理问题,或交往困难。
一份全国女子中学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显示,女校环境没有影响女中学生异性交往能力健康发展。吴忠魁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往往潜伏很深,表面未必看得出来。
对于现在的混合中学是否忽视了女性思维特点,吴忠魁认为恰恰相反,中国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标准化、程序化、被动性和接受性,不喜欢标新立异,缺少冒险和挑战,这正是适合女性特点,反而是男性的思维特点被弱化,被压抑的是男性。这几十年来考上大学的女生居多,早恋也多是女生主动。女生逻辑思维偏弱的缺陷本来是可以通过男生的影响和帮助得到弥补的,单性学校反而失去了纠偏的机会。
两位博士均认为若作为青春期过渡,或女性人格培养在女校读一两年也未尝不可,但太长时间绝对不合适。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