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体育场,部分留澳学子及华侨华人在五星红旗前拍照,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
图片由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生学者联谊会提供
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同场竞技,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这难得的体育盛会,同样引来海外学子的参与和关注,他们虽然远离故土,但依然不忘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
奥运风采共体会
参与分享快乐多
要说能够最直观地感受里约奥运的氛围,应属在巴西的留学生们。
“奥运会氛围非常浓,巴西人本来就很热情好客,现在更加热情了。”赵娴是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一名交换生,这是她对里约奥运会最直接的感受。“无论是开幕式还是比赛,总是让人有一种大聚会的感觉。”与赵娴同校的王婧(化名),也感受到了里约奥运的独特魅力。
不少在巴西的中国留学生都直接参与了里约奥运会。赵娴在一个直播平台兼职,主要任务是为中国国内直播里约奥运,介绍巴西风光。朱宇婧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实习,有更多的机会亲临比赛现场。坐在观众席上,王婧深深地感受到里约奥运会的欢乐气氛,这种欢乐传递到每一个观众的心中。她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比赛前有海洋球状物飘落,坐在欢乐的人群里,自己的心情也会快乐起来。”
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中国留学生们仍关注中国代表团的情况,时刻留意着中国队的赛绩和相关的新闻报道。”王婧说。赵娴透露,为了表达对中国体育健儿的关切之情,有的中国留学生还利用精通语言等便利条件,直接跑到机场去为中国代表团接机了。
共度奥运嘉年华
留澳学子同欢庆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如今已经步入冬季,但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在寒冬里却深深地感受到了火热的奥运激情。堪培拉与里约有着超过10个小时的时差,熬夜看奥运似乎已经成为不少学子的生活常态。学子们往往是独自一人看比赛,默默地为中国队加油。而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生学者联谊会还举办了不少与奥运有关的活动,将心系祖国的留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喝彩。
就在奥运开幕的当天,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生学者联谊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多媒体教室组织留学生们一起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不大的放映厅里,聚集了近300人。虽然澳大利亚电视台在报道奥运会开幕式时,只给了中国代表团两秒钟的镜头,可是这依旧抵挡不住学子们心目中的激动与喜悦。“虽然中国代表团只出现了两秒,但是我们看到手握五星红旗的身影时,全场都欢呼了起来。”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秘书长郭小航说。
同时,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生学者联谊会还组织了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的大型签名活动。学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一直想为奥运健儿做些什么,所以就发起了这次签名活动。”此次活动发起后,堪培拉的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争相参与,有上千人签名。澳大利亚的华裔学生王玺燊表示:“一听说是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在签名墙上签字,还写下了许多加油助威的话。”王乐阳也参与了签名活动,他说:“我觉得特别骄傲,无论在哪里,大家都关注着祖国。”
据悉,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生学者联谊会还将举办堪培拉国际篮球对抗赛、5人制国际足球友谊赛以及奥运嘉年华等活动,吸引留澳学子与奥运同欢。
看场直播真不易
难挡学子爱国心
这些天,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中国代表团在奥运赛场的表现。正在德国读预科的司畅表示,留德学子都很热情地关注着这届奥运会。在多伦多留学的安祥祚说:“我觉得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可以提升民族荣誉感。在看不到直播的时候,我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搜索重播。”
很多留学生因为上课、实习、时差等原因,不能观看直播,微博以及朋友圈以其短、频、快的特点,成为海外学子关注奥运最普遍使用的手段。司畅表示,在微博上能够看到网友的评论,看到大家对于具体事件的看法。“我也关注奥运会,为中国健儿加油!”王佳颖目前在韩国汉阳大学留学,她说,“傅园慧的视频在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刷爆了。”
要收看赛事直播,对于海外学子来说并不容易,“有时要想各种办法才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比赛。”洪伟正在悉尼大学留学,他说,“我常常是从电视转移到YouTube,再跑到BBC,最终再回到微博上看一些图文消息。”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留学的朱姝介绍说,免费的中文网站是个看直播的好选择,但缺点是网速低,有时画面不顺畅。“看着看着画面就卡住了,不得不刷新、刷新、再刷新,看到关键时刻,真着急!”朱姝说。
赢得金牌固然好
理解支持更重要
不论是运动员个性化的体现,还是国人对中国运动员态度的变化,海外学子都看在眼里。司畅说:“我觉得今年奥运会上,中国网民对选手的态度宽容了很多。对于没有夺冠的选手也都以鼓励为主,很少指责,这是个好现象。”洪嘉尉也表示:“得了金牌固然好,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运动员们能够代表国家,站到世界水平的赛场上已经是巨大的荣耀了。只要付出全力,不论结果如何,都体现了奥运精神。”
留学海外,经历并体验着中外两种不同文化,奥运会期间,海外学子也深深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之间在体育方面的不同。“中德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不太一样。中国人更喜欢小球,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而对德国人而言,足球是全民项目。”司畅说,“德国人平时特别喜欢户外运动,只要是节假日,肯定会出去玩,滑雪、登山等运动都很普及。”
为国出征的中国体育健儿聚焦着海外学子的目光是理所当然的。热切关注奥运比赛,尽己所能参与其中,理解支持中国健儿,是海外学子与奥运同欢、为祖国加油的最好方式。(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