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德国幼儿园:孩子从小自己做主


    让孩子从小参与跟他们有关的决策,参与组织和安排他们的日常活动,目前已是德国许多幼儿园的日常实践。儿童会议作为儿童参与决策的一种常见形式,在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儿童会议(Kinderkonferenz,简称Kiko)在德国各地幼儿园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有些幼儿园,儿童会议每周或每月定期举行,也可根据需要临时召开。通常是由全体儿童与幼儿教师(或其选出的代表)共同商讨和决定幼儿园的事务,如规划节庆活动、布置游戏空间、制定解决冲突的规则等,也可以仅仅是倾听孩子们或教师的一些意见和看法。这种形式的儿童会议在有的地方也被称作“儿童议会”(Kinderparlament)或“幼儿园议会”(Kitaparlament),有规范的议事规则和形式。例如,由学生代表或教师代表负责主持,由教师代表负责记录,代表们轮流发言,以简单多数的原则通过表决等。父母和其他感兴趣的人也可在征得同意后列席儿童会议。

  在有些幼儿园,儿童会议每天举行,通常是让孩子们决定他们当天想要参加的活动。这种形式的儿童会议是德国幼儿园日常活动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具有一定的仪式和流程。

  在德国斯图加特一家幼儿园(Spatzennest),儿童会议通常有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举行儿童会议的地方(固定的房间,夏天也会在室外),围成一个圈坐好。9点45分,儿童会议正式开始。开场仪式是共同唱一首歌。歌唱完后,孩子们也就慢慢安静了下来。负责主持会议的教师会选出一个孩子作为儿童会议的助手。儿童助手的任务是数孩子和教师的人数,大家也都跟着一起大声数数。主持人根据参加者人数决定需要分成几个活动小组。通常来说,每个活动小组由3至6个孩子和1至2位老师组成。

  在讨论阶段,主持人开始征求孩子们的活动建议,孩子们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建议。例如,有人建议在院子里扮演骑士,有人建议化妆,有人建议搭积木,有人建议扮演警察,有人建议在床垫上蹦跳,有人建议拿粉笔在地上画画,有人建议玩沙子和攀爬,有人建议去树林里找蘑菇。教师也可以提出活动建议。之后,大家会一起讨论各个提议的可行性。例如,如果外面在下雨,室外活动的建议就不能被采纳。主持人会根据孩子们对提议的反应做出选择,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有时会将两个相近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在采纳了某个孩子或教师的提议后,主持人会先问一下提议者有没有理想的参加者。假如提议者说自己希望某同伴参加这个活动小组,主持人接下来就会问被选中的人是否愿意参加。

  在活动建议被采纳之后,主持人会以图片或实物等形象的符号对该活动进行标识,将其放在围坐的圈中央,同时放上一个可放置6个鸡蛋的空盒子。儿童助手将玻璃球分发给孩子和教师们。然后,他们决定自己参加什么活动。尚不会用语言表达愿望的幼儿可以依靠形象的符号做出选择,将自己的玻璃球放到对应的鸡蛋盒子里。在这个环节,有时出现的一个情况是,某项活动许多孩子都想要参加,但是最多只能有6个孩子参加。这时就不得不要求孩子做出妥协,改选其他的活动。有时,有的活动提议无人响应。这时,主持人就会在征得提议者同意的情况下,取消该活动建议,征求新的提议。有时,个别孩子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这时教师就会给他提建议,加以引导。最终,每个孩子都会自己选择好他要参加的活动。

  在结尾阶段,孩子们和教师都做出选择之后,主持人会请儿童助手或其他孩子将玻璃球和鸡蛋盒等道具收拾好。负责记录的老师会当场宣读每项活动的名称及参加者,确保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这个儿童会议记录之后会被挂在幼儿园入口处的宣传栏里,供家长们查阅。儿童会议到此正式结束,孩子们开始分组活动。

  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会议制度有助于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首先,儿童会议制度有助于孩子认清和表述自己的需求,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儿童会议制度要求孩子在群体中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和其他孩子、教师进行交流,有助于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其次,儿童会议制度让孩子参与日常决策,参与决定自己在幼儿园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而且能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些什么,体验到自己行为的效果和影响,增强自我效能感。

  再其次,儿童会议制度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需要和其他的孩子、教师合作、协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除了关注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之外,孩子们也会学会倾听、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愿望和需求,并在需要时改变自己的意见,做出妥协。

  最后,儿童会议制度有助于孩子从小熟悉议事和决策的规则,积极参与和影响与自己有关的社会事务,为日后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儿童会议制度的设计是基于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很好地体现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自己做)。这一制度看上去很好,但在德国幼儿园的引入也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变革过程,也曾遇到过阻力。因为,给孩子们自由决定的空间,就意味着要限制幼儿教师的决定空间,要求幼儿教师做出改变,比如要对孩子有充分信任,要有耐心,平衡好放手和干预的关系等。因此,引入这一制度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主要在于成年人。

  要在我国引入这一制度,让儿童从小自己做主,无疑面临着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和观念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但是考虑到这一制度对于促进儿童能力发展的益处,以及在推动未来社会进步方面的潜力,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尝试。(作者 孙进 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链接:德国多措并举发展学前教育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最近发布的《州级学前教育系统监测报告》显示,德国托幼机构和幼儿园的照管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意味着更好的框架条件与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护理水平。但报告结果还指出,德国各州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有不均衡的问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距。据悉,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儿童获得相对均衡的教育条件,德国联邦家庭、老年、妇女和青年事务部协同州政府和城镇政府共同致力于学前护理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德国联邦家庭部部长曼努埃拉·施韦西希表示:“幼儿园的质量有所提升,但还有上升空间。孩子们无论住在哪里,都应该能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德国联邦与各州政府应该与城镇齐心协力,达成对质量标准的共识。虽然教育人员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教育质量还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

  如今,德国联邦家庭部通过两方面措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一是保障各州用于幼儿护理和教育的经费,二是发起了四项联邦支持项目。其中,“语言—幼儿园”项目旨在改善幼儿园中的语言教育水平。到2017年,德国将培训出一万名专业教育人员上岗,以缓解师资短缺的压力,并提高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质量。另外,从2016年至2018年,德国的“幼儿园+”项目要求该项目中的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灵活设置开放时间,以便家长安排工作,提供年轻父母将事业与家庭相结合的可能性。

  从四大项目来看,德国联邦政府将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根据德国2017年的政府规划和2020年的财政预算,德国联邦政府将在3年内向各州下拨11亿欧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并投入5.5亿欧元以继续增加幼儿园数量。(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6-09-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