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慈善之路如何迈进 专家学者各领风骚



  20101210上午,“21世纪中国慈善事业与中国慈善伦理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101会议厅举行。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基金会副理事长王莲华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基金会理事长周鸿刚致欢迎辞。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贻庭作闭幕总结。与会嘉宾有:周鸿刚、李进、王莲华、杨伟民、王正敏、潘为民、韩烽火、张弘林、曹群、刘方、张海娜、肖丹、辛旭光、朱贻庭、赵修义、周中之、陆晓禾、邵龙宝、潘文岚、秦维宪、李小佳、吴雁、汪志真。

上午九点,会议准时召开。与会嘉宾围绕“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与慈善伦理理论研究”及“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与慈善伦理实践探索”两大主题分别作了精彩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嘉宾各尽其长,以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作为切入点,发表自己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独到见解。有的以事实为基础,剖析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有的不乏理论依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还有的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与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纵向比较。会场气氛热烈:发言精彩,讨论激烈,掌声不绝。行知行记者带您一同走进会场,领略各位嘉宾的风采。

 

  周鸿刚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基金会理事长

慈善与公益事业日益得到社会、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在慈善与公益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将爱心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社会公益代表社会的良心,是衡量人们自身素质的标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借这次研讨会对社会公益理念的引导,让公益精神深入人心,让公益行为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宝贵力量。

弘扬传统慈善伦理,发展民间慈善事业。中国古代自氏族社会开始就有慈善传统,其特点是族类性和民间性。现代慈善是一种对陌生人的伦理。对于传统慈善伦理,需大力弘扬并进行现代转化。关键在于将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常态化与法制化,根本在于慈善者和慈善形式多样化、民间化。发展民间慈善事业需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并尽快出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法》,保障慈善事业常态化。


朱贻庭 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李进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基金会副理事长

慈善事业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做慈善和尊重人格结合起来即为慈善伦理。慈善事业会激发人内在的感恩与思考,这种人性的回归会促使慈善事业做得更好。希望通过探讨进一步提升专业学术发展。

慈善事业大体有四种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伦理功能。当前慈善事业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经济政治功能凸显,社会伦理功能有待发挥。其次,应当大力培育民间慈善组织,这有利于扩大慈善资源、减少政治风险。同时,社会结构和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更为灵活细致的慈善帮困。此外,充分发挥慈善的伦理功能,鼓励不具名的慈善。慈善榜的存在反而会产生伦理副作用。


赵修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邵龙宝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从中西财富观看慈善伦理。需要坚持借鉴西方慈善伦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继承中国优良的传统慈善伦理,反思批判不利于慈善伦理架构的因素。实现超越亲缘关系惠及到陌生人;超越特权与权贵资本,实现民间慈善;超越慈善面子观念和功利主义;超越政府慈善、富豪、企业慈善,实现民众慈善。确保关注发展慈善事业,明确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实现发展慈善事业与尊重人的尊严权利统一;不仅要关注物质慈善,更要关注心灵慈善;发展慈善事业要以人为本;努力消解两级分化、分配不公。

中国现阶段的国情需要慈善,并推动了慈善事业发展,也对慈善伦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前沿性新课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慈善伦理形而上追问;第二类是慈善伦理与文化;第三类是慈善实施中的伦理问题。另外,要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首要解决的是慈善伦理观念。中西慈善观具有差别,但刚富起来中国人的慈善观是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会发生变化,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慈善行业中来。


周中之 上海师大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感恩是受助方的自身体验,不需要资助方的刻意提示。如果帮助别人企图得到回报或大于资助的利益,就不叫“帮助”而叫“交换”、“买卖”或者“投资”。 慈善需要沉默。


曹群 上海华杰仁爱基金会秘书长

 
王正敏 上海市社团局基金会管理处处长

基金会作为慈善事业的主体,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1843个注册基金会,上海市有116家,其中公募基金会48家,非公募基金会68家,资产总额16.3亿。上海市基金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发展速度稳步增长;2、资产规模不断发展;3、分布领域逐步拓展;4、活动形式多种多样;5、受助人群逐渐扩大;6、基金会的社会影响日益显现。另外,其发展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法律不完善;2、税收政策不配套;3、慈善组织自身能力不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1月19日。时间不长,发展迅速,基金总额第一年400万,第二年4000多万,现在已到帐的7000万左右。当前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大好时机。应当处理好校友会与基金会的关系。捐赠经费使用制度要规范,做到善款善用。另外,慈善应具有包容性,为善无名的精神固然值得提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满足慈善者为善要名的实际需要。


杨伟民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基金会秘书长

 
肖丹 伊顿(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公关部经理

越来越多企业认同慈善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责任,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慈善模式。作为个人不能根据捐助数目的多少决定善心的大小,同样作为企业也不能根据捐赠数目的多少来衡量。过去慈善通常作为企业的营销手段之一,现在更多地时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当今社会趋向全面考核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

“你做慈善,你离幸福不远了!”“阳光种子行动”慈善组织是唯一个没有注册的民间草根组织。民间的、广泛的慈善精神的提升才是其根本目标。


辛旭光 浦发银行张江支行行长、阳光种子行动发起人


韩烽火 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秘书长

慈善组织与慈善人员应该专业化。

慈善理念应提倡包容多元,不要过多追求慈善的动机。慈善组织的财富积累也是慈善事业的推动力。包容多元的慈善理念将更加适合当代中国国情。同时,慈善不是纯粹利他的。从西方观点来看,慈善具有利他与利己双重向度,对于捐赠者的舆论宣传或功利要求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满足。


张弘林: 上海浦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潘文岚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教授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我们应超越传统的慈善伦理,无需过于追究慈善动机。慈善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由道德方式推动的分配,慈善有利于实现生活的公平正义。

上海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成立之初,接收到的多是企业和校友的捐赠,随着基金会项目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尝试与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其他基金会合作,并且这种尝试也开辟出新的慈善平台。比如与“阳光种子行动”合作开设“阳光种子基金”。此外,基金会与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合作推出“曙明计划”。成立两年多以来,基金会秉承服务教育的宗旨,主要项目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学生奖助学金、困难学生资助。在校友联系方面,以及基金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刘方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0-12-1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