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编者按:此篇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金祥林先生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这对于进一步弘扬陶行知精神,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社会进步,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一生,正直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时。他以“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赤子之忱,为探寻中国教育的新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崇高评价,受到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追求真理,与时俱进,“人民第一”的革命进取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治学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现的新理”的开拓创新精神,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陶行知堪称是中国的“民主之魂”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上海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陶行知是安徽歙县人,但他在上海生活、工作和战斗的时间长达7年之久。他在上海大力倡导“工学团运动”,推行普及教育;积极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把科学知识普及到民间;甚至将亲手创建的育才学校从重庆迁到上海,成为今天上海市行知中学的前身。上海是陶行知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舞台和他寄予厚望的地方。同时,上海也是陶行知为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奋争的重要战场。尤其是在他光辉人生的最后一百天,他在上海始终站在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斗争的最前沿。他大声疾呼“和平最急!民主第一!”面对特务的暗杀威胁,他毫无畏惧地说:“我等着第三枪”。最后,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陶行知先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上海也是全国学陶研陶师陶的重镇。上海的学陶研陶师陶活动,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开展起来的。1986年10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95周年和逝世40周年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江泽民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表了题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的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陶行知“为中华民族谋取解放,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明确指出“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强调“我们纪念陶行知先生,就要学习他振兴中华、追求真理、献身人民的精神”。同年,江泽民同志还为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上海市的其他领导朱镕基等也先后到上海市行知中学、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等单位视察和指导工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教卫党委就会同当时的市教卫办、市高教局、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和共青团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活动的通知》,并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学陶动员大会,要求“学陶活动要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共青团和教育工会积极配合。”随后,各区县也先后召开学陶动员大会。一个群众性的学陶研陶师陶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蓬勃开展。
正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的30余年中,在开展群众性的学陶研陶师陶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下四点:
第一,适应上海城市发展需要,为推进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在张文郁、刘克、王荣华历任会长的领导下,我们从教育适应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大背景来思考、规划和开展学陶研陶师陶活动。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这既对上海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又对上海教育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而弘扬陶行知无私奉献、勇于创造、不断探索的精神,学习陶行知崇高师德,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正是建设和提高师资队伍,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师德建设作为学陶研陶师陶的重点,以陶行知的崇高师德为榜样,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在陶行知像前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等各种鲜活的活动方式和实际经验;在闸北区和田路小学长期开展创造教育实验,探索培养小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全市设立数十所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各校结合本区域和本校的实际,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借鉴陶行知教思想,开展专项或课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许多在全市甚至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实验成果。如宝山区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从大场教育改革综合实验发展到全区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受到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高度重视,曾在宝山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各地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
第二,学习陶行知与研究陶行知相结合。
上海学陶研陶师陶活动坚持把学习陶行知和研究陶行知紧密结合。在开展群众性学习陶行知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对陶行知的生平、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如学术论文《教育救国,何罪之有》、《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著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育才学校大事纪要》、《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生平图片》、《陶行知佚文集》、《山海工学团五十年大事记》、《民主之魂——陶行知的最后100天》、《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和《陶行知词典》等。这些学术论文的发表和著作的出版发行,推进了陶行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促进了上海的学陶研陶师陶活动,而且也使上海在全国赢得了陶行知研究重镇的雅号。
实践证明,学习陶行知与研究陶行知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广泛开展的群众性学陶研陶师陶活动,使得研究陶行知不再局限于少数专家和研究人员,而是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陶研专家对陶行知生平、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为广大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上海的这一经验曾在全国陶研界做过介绍。
第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从本世纪初开始,会长明确提出,协会要像陶行知当年那样格外关心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要求协会特别关注当时处在艰难起步阶段的民工子女教育。我们在争取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委托后,先后具体负责筹备在上海、北京、武汉、杭州召开的一共五届全国民工子女教育研讨会。还邀请本市政协领导带领调查组去嘉定一所民工子女学校视察,组织专家去民工子女学校调研,并数次组织民工子女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这些活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及研讨解决对策、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民工子女学校实际困难和协助提高民工子女学校教师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学陶研陶师陶活动。
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教育系统蓬勃开展的学陶研陶师陶活动,社会各界如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企业界,各民主党派、各级教育工会和共青团等,都积极参与,做了大量工作。当时本市各大报刊和广播、电视在宣传陶行知、报道学陶活动、发表学陶成果等方面都曾积极配合;当时的上海无线电十八厂、《文汇报》和徐汇区教育局联合举办学陶征文活动,及时发表教师们的学陶心得体会;上海科教电视公司摄制大型文献纪录片《陶行知》;上海长宁沪剧团和上海市行知中学、吴淞中学联合编创沪剧《陶行知》。不少区县的教育局与民盟、民进、民革区委联合发出深入学陶倡议书。各区县教育工会拨出专款,设立师德、教学成果、陶研成果、教学技能等奖项,奖励学陶研陶师陶活动中的先进人物。
上海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图书馆、上海教育出版社、宝山区大华房地产公司等,对全市学陶师陶活动,也都一贯提供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1986年10月开馆的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是上海学陶研陶师陶的一支重要生力军。2002年迁入重建的新馆后,采用全新的版面设计,充分运用现代化展示手段,完整全面形象地反映了陶行知光辉一生。2003年,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和宝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增强宣传陶行知的力度,该馆还制作流动展板,到高校、中小学和社区举行流动展览,受到师生和居民的热烈欢迎。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在宝山区教育局和大华房地产公司等资助下,举办的全国行知杯征文评比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八届,参赛人数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全国颇具号召力的品牌征文活动。
上海的两所师范大学,即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在上海的学陶研陶师陶活动中,尤其是在理论研究和陶研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师范大学还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联合共建陶行知研究中心。该中心设立的《行知行》专题网站,及时报道上海和全国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新闻、动态和成果,受到了中陶会领导和各地陶研工作者的好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海30余年的学陶研陶师陶的实践一再证明:陶行知先生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陶行知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5年了,但是他依然活跃在我们的中间;陶行知先生富于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精神、品格、思想、学说,仍然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实践还告诉我们: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在积极引进、介绍和学习外国先进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同时,更要重视传承、弘扬和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及像陶行知这样既具历史性又有现代性的本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我们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谢谢大家。
2011年9月24日
————————————————————————————————————
【相关链接】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上海论坛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二)——全球华人书画大展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三)——上海各界人士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大会
知行合一承先志 同心同向谋新篇 ——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郑惠强先生发言全文
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动上海基础教育 ——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尹后庆先生发言全文
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华侨团结的杰出使者 ——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张癸先生的发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