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杭州陶行知研究馆
编者按:此篇为全国高等学校陶行知研究机构联席会议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筹备会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建非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接受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今天的会议作一个总结。这真是使人为难。我们的会议内容这么丰富,安排这么紧凑,时间这么短,很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我就谈几点想法。
我们高校陶行知研究机构联席会议从2007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今天,已经先后在黄山、太原、黑河、丽水和这次杭州召开过六次会议。但是今天的会议将是我们联席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因为在今天上午的会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吕德雄宣布了成立中陶会高校工作委员会的决定,从明年开始我们的联席会议制度将转变为高工委的年会制度了,这是高校陶研界的一件大事。中陶会陶行知纪念馆工委会从黄山会议开始就一直同我们的联席会议联合举行,今后我们仍然欢迎陶馆工委会和我们一起举行年会。
此次会议,有25所高校和单位的70位同仁出席,创下了出席单位和人数的新高。这表明我们的队伍在逐年壮大。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付出了辛劳,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我代表全体与会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上午杭职院傅勤校长在致欢迎辞的时候,非常自豪地介绍了他们这所优美的学校。这所新建的学校,的确是一件自出建筑大师的杰作,依山傍水,满目青翠,在此工作,真是十分幸福。
中陶会做出了筹建高校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这对我们以往的工作是一种肯定,是很大的鼓舞。前一阶段上海师范大学为促成这件事多做了一些工作,今后要大家共同努力,把高工委的事情做好,为陶行知研究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这样三个大的背景下召开的。
第一个大背景是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以及明年初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肯定会谈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将涉及到教育体制和机制、教育投入、教育均衡、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投入产出等重大问题。我们试图建立,当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高峰。但从平原和丘陵地带出现的高峰同在高原上出现的高峰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基础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全面提升了教育事业的高度,即由高原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峰就会更加雄伟。
第二个大背景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他要求高等教育改革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促名师、育英才、创一流。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意见,其中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高校经费保障等,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
第三个大背景是上个月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以往都是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从教育工作会议到教师工作会议,是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表明国家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国家未来前途的决定性因素,对此问题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并从改善师资来源,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和缩小师生比例等方面对全面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
在高校领导岗位上工作这么多年,我深感加强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如果制定出了一部健全的学校法,那学校的各项工作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以往学校打官司,常常是官司赢了,学校的权利却得不到保障,还是要靠钱解决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从以往的整体投入和综合评估过渡到扶强、扶特、扶需,聚焦学科层面的建设,使高校各安其位,以特色和亮点取胜。例如上海师范大学,国内评估排名在93、94位,而按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QS排行榜,大陆高校中我校排名42位,亚洲200强中,我校位列181。如果只按综合实力排名,那就总是那么几所重点大学榜上有名。创新计划出台,除了综合实力,还要看学科水平、办学特色、教学亮点和名牌等,评估方式和结果就和以往不太一样。拿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来说,美丽的校园就是一个亮点。还有毕业生就业率,国际交流合作等,国内评估不讲的,国际评估都算。创新计划同国际评估开始有了共同点。上师大高达95%以上的就业率和众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就是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所以我认为,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姚文忠教授在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非常好,许多数字和材料都烂熟于心,看得出来是做了精心准备的。他侃侃而谈,对高校如何提高陶行知研究的水准给大家以深刻的启示。
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是历届会议中最多的。我初初浏览了一下,觉得不少质量相当高。如屠棠关于山海工学团的论文,做了考证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并阐述了山海工学团对今天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杨志红论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和“真人”教育思想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林银光对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和廖世承创办的国师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共同处,是很有新意的研究;左和平以大量实例论证了陶行知纪念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等等,都是有一定分量的论文。这次的论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实验性的论文,我认为这是十分可贵的。现在不少论文从理论到理论,以至于不得不开发一种软件,专门来检查这些论文内容的重复率。而实验性的论文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使用的是自己的语言,不存在重复别人说过的问题。这些论文可以再加修改,充实提高,争取到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我们是否还可以积聚力量,撰写一些例如以白皮书、调研报告、实证报告、咨询报告和内部参考等形式的力作,以引起更大重视,产生更大影响。由于时间关系,对这次的论文就做这样一点肤浅的点评。
姚文忠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当前陶行知研究出现的一些转变,所言极是,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读所闻,归纳为四点:一是从名人引领到学者、学术引领的转变。方老终身从事陶行知研究,做得非常出色,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作为一面旗帜起着引领陶研工作的作用,但是方老去世后,再没有这样的名人来发挥这样的引领作用了,应该由学者、学术来引领了。二是从中小学向高校和陶馆转变,当然中小学的陶研还应继续发展、壮大,但是高校、陶馆和许多以陶行知命名的高职高专加盟,将形成陶行知研究的宽领域、多层次的新格局。三是从以退休的老同志为主向中青年大量加入的转变,这表明老同志长期期盼的陶行知研究事业后继有人的局面正在形成。四是从文本研究向实验型、实践型研究转变,陶行知既是教育理论家,又是教育实践家;他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普通人,研究陶行知的最大功效就是借鉴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他人,影响领导,影响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例如我们这次论文中肖芬关于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论述,陈建松关于“教学做合一”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就分别涉及到教育改革中的宏观的紧迫问题和教学中具体的微观问题。凌文的《为健康而教育》这篇论文,我特别感兴趣。陶行知对学生的健康一贯极其重视。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讲到了人的能力及需求,排列为生理、心理、道德和知识,可见他对身心健康也是极其重视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作为代价,那就如同英语教育以牺牲母语为代价一样可悲。我就给我校体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说,体育学院就是要以奥运精神为指导,以提倡Faster,Higher,Stronger即更高,更快,更强来提升学生的体能,增进学生的健康。我们确实应该更多关注体育、艺术及许多非智力因素等的研究。
国家前几年出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有记者采访我,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我说这是老举措新推出,中国从清朝就有师范生免费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时期内师范生也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都去重点高中、外国人学校工作,我觉得这项政策就失败了。免费师范生不说终身,至少应该先去边远、落后、贫困农村地区工作几年吧。现在中国教育乱象丛生,问题多多,教育的地区差距,尤其是资源配置差距是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不能全靠金钱,还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职业快乐感。
姚教授的报告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警句,我记录了一些。例如说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系列没有远见的政策的叠加而成的;有领导表示生活教育也许是我们不得不对面的理论;不要关起门来办教育,或者自我陶醉或者自我批评;陶行知的大学教育理论是要改革大学、服务学生、创造教育;要跳出就教育论教育,要做到政富教、经科教相结合;陶行知研究要海纳百川,广为整合,联系和照应到其他教育流派和教育家的思想,不要搞孤家寡人;可以说没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就没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马克思主义还有三大来源,陶行知思想就没有来源吗?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虽然发展迅猛,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北京上海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我到过云南拉祜族自治县,那里的贫困状况异常惊人,当时我们唯一的想法是赶紧掏钱捐款。像教育公平、均衡投入等就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姚教授就如何申请中陶会科研项目,归纳了当前陶行知研究的五个重点,即“教学做合一”研究,生活教育研究,德育师德建设研究,学生主体研究和陶行知人格魅力研究。他强调除了上述研究,作为高等学校,还要着重于重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师范大学,一定要联系中小学实际,撰写出能够刊登在重要教育报刊显著位置的高质量陶行知研究论文来。我很赞同姚教授的主张。
最后我向大家提出三点期盼。
第一,齐心协力把高工委的工作做好,要使高工委能够按照中陶会的要求,在陶行知研究领域起到学术引领作用,发挥交流合作功能。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其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要集中和组织力量,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申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开展有实效的活动,创造社会认同的品牌。拿创立品牌来说,学校不分大小,只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亮点,都可以成为陶行知研究的品牌。再如陶研刊物、陶研网站、陶研社团、陶研活动、陶研教材,搞得好都可以成为品牌。我们上海师大的《行知行》网站,至少每两天更新一次,网站的生命就在于更新,好的网站不是“及时”更新,而是“即时”更新。
第三,学陶、践陶、研陶,贵在扎实、深入、坚持。我期盼并且相信,我们的高工委只要做到了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员不断增多,组织不断增加,气场更强,成果显著。
就讲这样几点,谢谢大家。
2012年10月18日
-----------------------------------------------------------------------
相关链接:陆建非率队参加全国高校陶研机构第6次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