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越来越流行的校园“农场”





“这个最大的红萝卜,我要送给老师,让她和我一起分享。”学生收获着自己培育的红萝卜。浙江省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设立“校园农科院”,种植了各类农作物,作为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课堂。(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前段时间一篇小学作文“我爱家乡的西瓜树”引起了网上的热议,现代都市里长大的孩子离土地越来越远,对于自然农作物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书本理论,中小学校园里创办的农学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地接触到大自然,更是加强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在田间动手流汗的同时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乐趣。

 

新闻链接一:

 

连日来,来自青岛47中和53中的1000多名初三学生,走进位于青岛即墨市金口镇钱谷山北麓的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上山下乡”学农劳动。

 

    “我们现在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去,只要能看到的农田、山坡、树林,都属于学农基地。”基地负责人杨克才告诉记者,新建成的学农基地占地面积达3600亩,一期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1100多名初中生同时参加学农实践。除了认识各类农作物外,基地的专职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学习刨地瓜、挖花生、摘瓜果、采茶、施肥等。基地还建设了酒坊、磨房、油坊、炒茶坊和粉坊,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酿酒、磨豆腐、榨花生油、炒制茶叶和制作粉条。

 

    在学农基地四周的山坡地里,除了树林就是农田。学生们有的在打理农田,有的在树林里忙着野炊。在学农基地多功能厅、餐厅的后面,是一排高大明亮的大教室,分别是基地的酒坊、炒茶坊、磨房、油坊、粉坊和超级大厨房。在这里,当地茶农、花生油作坊老板、粉条店老板们都将成为孩子们的老师,教他们学习天天要吃的油、茶、粉条是怎么做出来的。

 

    在粉坊里,记者看到,青岛53中两个班的学生围在教室角落。在巨大的不锈钢锅灶旁边,一名中年男子正不断摇晃一个巨大的漏斗,韧劲十足的面团从漏斗里淌出来流进下面的大锅里,旁边的中年妇女迅速用长长的竹筷将其捞出,学生接过一米多长的粉条晾到架子上。“先磨粉、再揉面、放进热水,再晾干,我们现在都会做粉条了。“只要有设备,我们也能做。”学生们自豪地告诉记者。

 

    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姜元韶告诉记者,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市每学年分批次安排市内两万名初中生到学农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学农实践,其中实践课时占2/3,安全教育和农业理论学习课时占1/3。学农实践基地选编了80余个综合实践教案,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闻链接二: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远离了农田菜地,而如今在杭州街头,水稻可以被当做花来养,有的小学也租地给学生上种植课。

 

    在杭州市江干区庆春东路的一个售楼处,花坛里种植了一片水稻,目前满眼金黄非常漂亮。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片水稻是上个月才种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插在这里,而是售楼处委托专业的园林公司移植在这里。

 

    为什么要种这里呢?是因为售楼处这个月要开盘,寓意要丰收。实际上,种在这里效果很好,路过的行人市民都非常感兴趣,驻足观看。

 

    另外,这个地方不远的是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这个小学每周三都有一堂种菜的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为了上好这个课,这个学校花了10万块钱租了四亩地给学校种菜,每当上种菜课的时候学生们非常开心。

 

    对于这个给小学生开种植课老师们、家长们都认为,孩子们现在不缺课本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却不强,特别接触种植蔬菜这样的实践课是非常的稀有,开设这样一门课是给孩子们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而且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

 

    在市区种水稻的做法许多路过的市民感觉非常好,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平时在生活里面很难见得到庄稼,见惯了花花草草突然在路边看见金灿灿的水稻感觉非常新鲜、非常亲切,而且和那些花花草草相比一样的美观漂亮。另外一些市民说,水稻当花养的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因为市区一些公共场所可以多种植一些这样的农作物,既漂亮又实用。(新闻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11-1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