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3日发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对全国27省区1700余万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撤点并校”在提高了办学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加重的问题,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重点核实的52个县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
2006年至2011年间,部分中小学辍学人数增加1.1倍
师资结构优化
2012年5月至8月,审计署组织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所辖的1185个县(市、旗,以下统称县)2006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25 127所学校(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6910所和18 217所,寄宿制、非寄宿制学校各有12 533所和12 594所)、涉及在校学生1705.28万人,分别占这些县学校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13%和25%,实地走访走读、寄宿、辍学等学生81.99万人。
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门能够认真执行国家相关部署和要求,加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组织管理,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办学规模和效益,2006年至2011年,1185个县共撤并布局分散、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9.6万所,新建和改扩建设施相对齐全的学校1.22万所,校均学生人数增加17%,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二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的优化,2011年被调查县的学校专任教师平均比2006年增加35%,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增加1倍以上,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增加19%以上,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均有所下降,更好地满足了“一科一师”的教学要求;三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升了办学标准化水平和教学质量。
审计调查的1185个县学校数量及在校生数变化情况表
(注:“县镇学校”指县城和镇政府所在地初中、小学,“农村学校”指乡及以下地区其他初中、小学)
10万走读生需徒步5公里
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部分地区就学距离明显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导致有的学生上学耗时偏长。
审计调查的1185个县中,2006年至2011年,有833个(占70%)县的学校平均服务半径有所增大,其中:初中、小学的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26%、43%,平均达到8.34公里、4.23公里;特别是西部地区270个县的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47%、59%,平均达到14.35公里和6.09公里。重点抽查25127个学校的1257.63万名走读生中,有49.31万名(占4%)上学单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万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
二是部分学校寄宿设施建设滞后,重点抽查学校中有16%的学生寄宿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抽查寄宿制学校中有36%的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达标,45%的学校存在大量低年级寄宿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还有欠缺。
三是部分学校校车配备和监管不到位,学生交通安全风险增加。
审计重点调查1185个县的25 127所学校中,至2011年底,有288个县(占调查总数的24%)的1702所学校(占调查总数7%)配置了校车,一定程度缓解了上学路程远的困难。但是,这些学校配置的全部9639辆校车中,有747辆(占8%)年检不合格,449辆(占5%)驾证不相符,3377辆(占35%)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149辆(占22%)未配备逃生锤等安全设备。同时,上述学校中还有41.26万名学生(占12%)自行包租社会车辆上学,由于监管难度大,这些车辆往往车况差且超载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随机抽查的2944辆包租车辆中有997辆(占34%)存在超载问题。
教育负担增加 辍学率5年翻倍
四是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费用增加,受上学远、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实际辍学人数有所增加。
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审计走访的7.2万名乘车就学的走读生年人均上学交通费支出839元,比布局调整前增加390元,其中交通费支出占其家庭年均收入10%以上的有1.25万人;走访的19.99万名校内寄宿生年人均食宿费支出1658元,其中食宿费支出占其家庭年均收入的30%以上的有3.36万人;走访的3.28万名校外租房家长陪读学生年人均费用支出8046元,占其家庭年均收入的36%。
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学校),重点核实的52个县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
五是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集中办学规模,使现有生源大量向县镇学校集中,造成县镇学校出现新的教育资源紧张。
从抽查的情况看,有1774所县城和乡镇所在地学校(占12%)存在挤占音乐、美术、实验等专用教室用于其他教学问题,有2140所县城学校(占65%)的7.51万个班学生规模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其中654所学校的2.36万个班为65人以上的特大班,352个班甚至超过了100人。
背景:“撤点并校”12年
2001年——撤点并校正式开始
2001年,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该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有所行动的“撤点并校”正式开始。
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暂停撤点并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数量锐减一半,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教育部回应,正重新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所有地区眼下都必须暂停撤并教学点。
附:审计调查的1185个县分布情况
东部地区(8个省357个县):河北省48个县、辽宁省38个县、江苏省48个县、浙江省50个县、福建省58个县、山东省50个县、广东省50个县、海南省15个县。
中部地区(8个省382个县):山西省47个县、吉林省40个县、黑龙江省50个县、安徽省46个县、江西省50个县、河南省54个县、湖北省45个县、湖南省50个县。
西部地区(11个省446个县):内蒙古自治区47个县、广西壮族自治区49个县、重庆市19个县、四川省49个县、贵州省49个县、云南省50个县、陕西省50个县、甘肃省46个县、青海省30个县、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4个县。(新闻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