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处于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阶段,假期最好多与朋友交流互动,多接触大自然,避免长时间上网、看电视。记者 赵永辉摄
长达近两个月的暑假,对孩子来说本该是快乐和丰富多彩的。可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长时间待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怎么撵都撵不出去”。一些学生们表示“不是自己不想玩,而是不知去哪儿玩、和谁玩”。心理专家指出,小学生正处于了解社会规则和角色扮演的重要阶段,缺乏这一方面的经历,假期就缺少了获得快乐的机会,建议社会、家长等多方面努力和引导,让孩子度过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暑假。
家长:孩子为啥越来越不愿出门?
为让上小学的儿子度过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省会的杨先生今年特意向单位申请了年休假,陪孩子到几处旅游胜地去开阔视野。旅途中,儿子倒也高兴,可是杨先生发现,儿子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兴奋,有时候,宁愿自己待在酒店里玩游戏,也不愿意同他们去景点观光。
和杨先生有同样困惑的家长不在少数,就在杨先生所在的旅游景点,傍晚出来闲逛的也大多是家长们,孩子们则大多数留在酒店,要么自己看电视,要么上网玩游戏。省会的刘女士最近也在为孩子的事儿上火,从学校放暑假到现在,她的儿子几乎天天窝在家里上网。“想让他出去和同学们玩玩,也散散心,可就是撵不出去。”刘女士说。“记得我们小时候,就盼望着过暑假,而且谁也在家里待不住,小孩子们凑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年龄大的孩子带着年龄小的孩子玩,总也玩不够,觉得可开心呢。可现在孩子们的暑假太单调乏味了。”刘女士说,自己小时候,小区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大多是自己的玩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哪个孩子有领导天赋,哪个孩子善于做服务工作等,在玩的过程中就天然地呈现出来了。但是现在,孩子们都是独来独往,放学后在一起的机会很少,特别是暑假,更是“宅”在家中,总觉得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什么。
孩子:渴望有玩伴,却发愁“玩不到一起”
事实上,孩子们内心对玩伴的渴望也很迫切。就读于省会一所小学的乐乐暑假后一直自己在家里玩,上个周末,父亲带他去拜访一个亲戚,亲戚家的孩子与乐乐年龄相仿,之前两个孩子也见过几次,两人见面后非常兴奋,可是说了一会儿话,就各自拿起自己的ipad玩了起来。“那个小朋友喜欢玩的东西我不喜欢玩,我想做的游戏他又不愿意做。我们俩想出去玩,可家长们又担心我们跑丢了或是怕磕着碰着。”乐乐也很无奈,“好不容易带我出来跟小朋友玩,却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想痛痛快快地玩居然也这么费劲,还不如不放假呢!”
为了让孩子有个玩伴,省会的赵女士特意约了几个家中孩子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同事一同到外地旅游,接触了几天后,有几个孩子玩在了一起,天天形影不离,可也有两个小孩一直单独玩,家长询问时,孩子说:“跟他们玩不到一起,宁愿自己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兄弟姐妹缺乏,亲密伙伴不足,认同感缺乏,造成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化程度越来越低。”河北友爱医院心理科主任李少成指出,在玩时谁也不愿意屈就别人就是孩子过度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之一。
除了发愁“玩不到一起”外,到哪儿去玩也是令孩子们头疼的问题,除了青少年宫、图书馆、动物园外,孩子们能尽情玩的场所寥寥无几,去远的地方吧,年龄小一点儿的孩子单独出去,家长又担心交通以及人身安全问题。
专家:还孩子快乐暑假需多方努力
“每天长时间接触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刺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也会出现视力问题、颈椎问题等。”针对目前孩子们暑期生活方式单一,长时间接触电视、电脑及手机的情况,李少成建议孩子们多找其他兴趣,在假期里多与朋友交流互动,多接触大自然。
省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陈洪震指出,小学生正处于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习得的重要阶段,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接触更丰富的外界环境,促进其成长,在假期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活动,也就缺少了与外界交流和交往的机会。他认为,孩子们的暑假是否玩得快乐和有意义,取决于几个现实因素,比如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需求的充分了解、家庭的经济实力、有没有玩的场所、别的孩子有没有时间、社会的交通环境以及治安环境等,年龄小的孩子还要考虑到家长的工作能否允许陪伴孩子玩,这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在暑假中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长社会阅历。
对于一些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的现象,李少成认为家长也有一部分责任,一些家长对孩子平时的教育方式不当,比如现在有些年轻父母图省事,孩子一吵闹就让他们玩手机、电脑,这是不可取的。“要让孩子适当了解电子产品的辐射危害,让孩子放松对电子产品的过度追求。对孩子的奖励,从电子产品改为赠送图书、户外郊游,有条件的可安排旅行。让孩子远离辐射,放松身心,增长见识。”李少成说。(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