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连环抄”让学术失色蒙羞


来源:浙江在线



         又闻国家级论文抄袭事件,而且是多单位、多人“连环抄”,难怪有人哀叹“论文抄袭已让人审丑疲劳”、“学术中人声望几何”。据昨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两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举报称,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遭到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形成了一起“连环抄袭案”。

  金越炼越纯,茶越泡越淡。一篇10多年前的医学论文,居然可以从“B人”抄袭到“Z人”,这25个抄袭者刚好把除“A者”(原创者)外的25个英文字母瓜分完了,若有后来抄袭者,让我们再用什么字母代替?没有了!这般可上吉尼斯纪录的抄袭行为,不仅再次印证了当下学术界抄袭成风的现状,也可窥见我国某些学术论文的成色,就像泡淡的茶叶,可以随手丢进垃圾筒里了。

  这一“连环抄”事件,确实如举报者所称是“史上最牛的连环抄袭门”。其实,近年来“大抄”、“小抄”的丑闻已经屡见不鲜。也许,快捷的互联网给“文抄公”们大开了方便之门,有的全文复制,有的截取关键段落。真不知道,他们“下手”之时还顾不顾及自己的“硕士”、“教授”甚至“院士”头衔?

  面对“史上最牛抄袭门”事件,我们已经无颜领受“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的称号。这个“世界第一”,在“抄袭门”频出的语境下,似乎显得格外刺眼、十分掉价。我们的学术环境怎么会变得如此不堪,难道公众为之仰视的神圣学府,造就的是一批急功近利、不学无术者?

  学术论文造假,会产生扰乱学术研究、造成经济损失的后果。而涉及医学领域的学术造假,其实是拿生命健康问题开玩笑。这些大道理,这些抄袭者心里应该明白。当然,多数人对此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不端抄袭者毕竟是少数,但它的社会危害性是极大的。

  若要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就不能容忍论文抄袭歪风的蔓延。教书育人、治病救人的圣地,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清扫“垃圾论文”,端正和弘扬学术正气。有鉴于此,我们力挺两名举报此事的“中山学子”,并关注他们目前的处境。但愿,他们事后发表的“个人行为,与所在学校、所在院系、老师以及各位被抄袭者均无关系”的声明,不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王国荣)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0-03-25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