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杨金勇:乡村教育发展要推进数字化转型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教育兴则乡村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可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可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仍然显著的格局下,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优质资源匮乏,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通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重塑教育教学生态,构建高质量、普惠型、可持续的乡村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教育的发展,主要靠教师。对教育质量提升最具有关键作用的是优良师资。目前,制约我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良师资的有效供给不足。在这一点上,我们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那就是如何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保持恰当平衡。对教育来说,优质资源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因此它在任何时候都是短缺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和配置在城市相比,将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良师资配置在乡村,其利用效率必然是相对较低的。但如果不配置在乡村,又有违教育要为全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基本原则。

因此,推动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义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创新应用,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实践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实践。通过技术手段,把城乡、校际、群体间部分闲置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良师资,以近乎零边际成本,输送到乡村薄弱学校,不仅可以为乡村教育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而且还可以在整体上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资源应用效率。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破解乡村教育优质资源匮乏,特别是优良师资结构性短缺这一困局。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得益而没有人受损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标指向的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上。乡村教育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核心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师生关系的重构,而其基础则有赖于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核心在于增强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新一代学习者。三是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即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从原来主要依靠资本和人力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要素投入。

 

作者:杨金勇(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项目部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2年第6期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2-07-0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