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刘艳申设计制作了大量教学工件,一有闲暇就反复摆弄、琢磨改进。
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刘艳申注重因材施教,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出了不少高徒。
在刘艳申的带动下,学生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高涨。这是学生抓紧时间学习机床操作。
师生交流不分课上课下,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刘艳申总是有求必应、悉心解答。
刘艳申每天早早来到实习车间,做好一天的教学准备工作。
刘艳申对工艺精度的追求近乎苛刻,一有时间就琢磨加工工艺的改进、提高。
刘艳申很少在教师办公室待着,从进校门到离校基本上都是在车间里和学生在一起。
理论结合实际,课堂设在车间。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交替进行,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3月28日,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机床实习车间,DMG五轴加工机床透明的防护罩内,飞速运转的刀具快速切削着铝合金棒料,一阵让人眼花缭乱的“刀光屑影”后,一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模型逐渐显露眼前,围在机床旁的学生不禁欢呼起来:“我们成功了!”
兵马俑、钟楼、大雁塔、象棋、QQ小企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指导教师刘艳申把一个个大家熟悉且喜爱的形象融入机床加工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刀刀的雕琢中体验技术与艺术结合带来的美感和喜悦。
36岁的刘艳申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学院副教授、加工中心高级技师,从小就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本科学的是制浆造纸专业,毕业时报考了机械制造与机器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如今成为一名喜欢下车间的理论课教师。
2014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一批DMG公司职业教育数控专业领域项目合作院校之一,建立起西北地区第一个DMG数控加工实训室,其中包含一台五轴加工中心和一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这让刘艳申喜出望外:“这是绝好的学习机会啊!”他跑书店、上网查找资料、摸索学习,仅编程的书就买了三四十本。两年时间里,他每天上完课就蹲在机床边忙活,编程、验证、优化程序。经常是一干起来就忘了下班时间,偌大的实训车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我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要教好学生,老师首先要做到最好。”刘艳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刘艳申和学生郭康康的师生组合取得陕西赛区选拔赛加工中心(五轴)赛项第一名、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2016年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他又夺得陕西赛区第一名。
为了快速提升学生技能,刘艳申把教室搬进了实训车间。他坚持前一天晚上就设计好训练内容,每天早上7点多赶到车间准备学生训练用的工量具等,下午下课之前再对当天的训练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一天耗在车间里的时间常常达十一二个小时。
刘艳申总不忘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他在多轴零件加工工艺、五轴机床操作、自动编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以及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等,被学生们誉为“九阳神功”,争相传抄。几年下来,这样的笔记本,他已用了几十本。
2016年,刘艳申所在的数控技术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他们主动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开始大量培养四轴、五轴高端加工技能学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学院院长刘清说:“我们要努力培养更多敬业更精业的学生,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