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80后文学爱好者:一根网线张扬青春与理想(图)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一个小小的咖啡厅,门掩着,投影墙上播着一部没有对白、没有字幕的日本动画短片,全场只有3名观众。5月4日下午,红瓦寺某生活概念店内,举行一场电子杂志爱好者沙龙,组织者孔乔虽然感冒了,但他依然很认真地为唯一的两个观众讲解动画短片。离开大学校园后,电子杂志就一直承载着孔乔的梦想。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他选择坚持梦想。

 

 

  执着:读书笔记足有20本

  孔乔,1984年生,甘肃嘉峪关人,《moy》电子杂志的创始人,目前已做了13期。做电子杂志的孔乔从小却钟情于纸质的书写,自认为是一个传统的人,读书写字都喜欢在纸上进行。因为小学某次假期作业布置有读书笔记,后来这个习惯就保持下来了,A4的线圈笔记本,已经写了20本。“以前古人有个‘等身书’的典故,我希望我的读书笔记垒起来有我这么高。”孔乔高高瘦瘦,白T恤,黑色牛仔裤,言谈中有股无法掩藏的书卷气。

  孔乔从小就喜欢看书,是图书馆的常客,后来又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基本每两三天就会看5本书。大一的某天在图书馆的《青年文学》上看到自己写的一篇小说,特别激动,于是更坚定了写作。”孔乔的博客中有一栏叫做“书未央”,专门是读书笔记,评述中外文学、哲学名著。凭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超出普通人的阅读量,孔乔在《书城》书间道写专栏。

  追求:《MOY》现实与梦想

  2005年,网上出现了电子杂志这一新兴事物。“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从来没想过杂志原来可以这么做,一时兴起就想自己做。”孔乔说,那时他念大三,冲动之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做第一期电子杂志《MOY》,这是成都第一本电子杂志。在各大网站和高校征集、筛选,最后选定30个人,分为5组,用手绘、摄影、文字记录这个城市的故事。

  大四的孔乔没有找工作,专心做电子杂志。正是这份电子杂志,孔乔被成都一本杂志相中,并很快当上了创意总监。在同一时间同一公司同时做着杂志和广告两份工作,刚好把大学修的广告和中文的双学位用上了,孔乔觉得生活很充实。

  电子杂志最初的稿件大多是朋友支持,小饭、颜歌、莫小邪……一群80后的知名作家帮着撑场,有时候稿子不够,孔乔就自己写。一个人设计版式、编排,有时候凌晨三四点才睡,早上8点还要上班。“常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所以现在落下胃病。”孔乔说,“我只需要一根网线,这是张扬青春与理想最便捷的方式。”至于每一期的主题,也没有确定,夏天这期做公交,秋天打算做“不确定”,或者,也可能做成“确定”。

  理想:做一个读书人

  “去工作的时候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把那本杂志做成同城最好的杂志。做艺术、做音乐,我想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关注的事。公司的定位改变后,我觉得我和这个杂志格格不入,所以我选择离开,那一期的杂志,我甚至没有署创意总监的名。”孔乔承认,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生活,也许事业上某天会妥协,但是《MOY》会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

  有专家说,电子杂志的身份介于博客和杂志之间,没有明确的定位。也有媒体报道,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网络杂志须获许可证方可营运。孔乔说,电子杂志何去何从,尚未明朗。他自嘲是“待业青年”,“《MOY》只是我的兴趣而不是事业。准备做广告行业,理想的状态是做个像许知远那样的读书人。”而孔乔理想的生活是:像安徒生那样,一个墨水瓶,一支鹅毛笔,游走四方,写故事。(实习记者李淑云摄影谭曦)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5-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