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包厢”,立马觉得高端洋气,甚至还有点骄奢淫逸。所以当包厢跟学习放在一起,就总觉得有点不搭调。不过在吉林的很多高校,学习包厢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月23日报道,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二楼设置了一处独立的“学习包厢”,学生每年花800元就能成为这里的“房客”,得到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位置。所谓包厢,其实就是用板子隔成的一平方米大小的格子间,四周封闭,只有顶部悬空。包间里一个“L”形方台,一把椅子,一个日光灯管。
据介绍,这种“学习包厢”很抢手,169个包厢全都有了主儿。事实上,该省多所大学图书馆也都设有这样的研究间,都是统一标准收费。老师说,学生利用率高,考研率也跟着上升了。而针对是否涉嫌乱收费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费原则,完全符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关于教育收费管理的若干规定》中,‘研究生学习间使用费,80元每月’的标准。”经查,早在2006年,吉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关于教育收费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将研究生学习间使用费规定为50至80元/月。吉林省物价局还表示,将派检查组深入高校检查,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将予以查处。
由此看出,“学习包厢”无论是在官方政策上,还是民间接受度上都已经获得了认可,就像是一个拥有了出生证的孩子,可以自由生长了。但是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大学的图书馆难道不是公共资源吗?每个学生所缴纳的学费里面,难道不是包含了对此类公共资源的使用费用吗?堂堂高等学府的图书馆如此画地起价、坐地收钱,跟马路边收停车费的有什么区别?
总讲与国际接轨,恰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国外大学图书馆自习室怎么使用作了一个报道,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在内,很多大学图书馆确实有条件不错的供单人或者小组学习讨论的单间,但都不收费,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预约,公平排队,先到先得。
排队这件事其实我们的大学也不陌生,每年从媒体上都能看到同学们各种排大队占自习位的新闻。虽然辛苦,却也不失公平,不用拼爹,也无须拼钱袋子。但引入收费学习包厢这种所谓市场机制之后,钱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假如这小200个包厢不够用了,将来会不会搞个竞价拍卖?校园资源本身就兼具稀缺和垄断性,若加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象牙塔”恐怕要变成“黄金塔”了。(新闻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