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灾区帐篷学校“小鬼当家” 18岁校长15岁老师


四川日报

 

灾区帐篷学校“小鬼当家” 18岁校长15岁老师

15岁的潘昭怡颇有“老师”的样子。

 

在绵竹、什邡重灾区,因灾提前放假回家的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当起了小老师,为受灾的乡亲们解除后顾之忧——

18日下午,绵竹土门镇双龙村帐篷小学副校长黄忠波拿起喊话筒吼着:“上课了!上课了!”大树下30多名学生顿时停止打闹,走进帐篷上课。19岁的师专一年级学生柳玉玲给他们讲起了唐诗《赠汪伦》。

 

这是一所不同寻常的灾区帐篷学校,从校领导到老师,都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

 

 

 

 

18岁的校长 15岁的老师

 

地震使土门等沿山乡镇的学校变成一片废墟,孩子们只得终日玩耍。双龙村建起帐篷学校后,因地震提前放假回家的高一学生张勇,主动担任了校长,他的表哥、18岁的黄忠剑则担任了该镇三溪寺村帐篷学校的校长。

 

他们组成了最年轻的校委会。与张勇搭档的副校长廖欢19岁。三溪寺帐篷学校副校长杨建国17岁,整个“班子”平均年龄不到18岁。

后来由于有人复课返校,由黄忠波接任了副校长。

 

虽然年轻,校委会的工作却一丝不苟。校长和副校长负责管理学校的物资分配、寻找老师,教务主任则负责排课程表、分发课本等事务。

 

教师队伍同样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柳玉玲,孝泉师专大一学生;叶丹丽,孝泉师专大一学生……在三溪寺帐篷学校,16名老师中除了2位稍大一些外,其余14人都不超过19岁。

 

“生源”之好,大大出乎预料。“来报名和咨询的达到了200多人。”黄忠剑说。现在,每天在三溪寺帐篷学校上课的孩子有120多个。

 

学校的帐篷里放着一些水彩笔、羽毛球拍以及课外读物,“这些都是志愿者提供的。”黄忠剑说,现在最缺的还是教材和作业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20来本课本,虽然皱巴巴的,却是学校最宝贵的东西”。

 

15岁小姑娘办起帐篷小学

 

什邡市湔氐镇天宫村5组的一处空地上,一蓝一白两顶帐篷,便是15岁的潘昭怡和她的几个伙伴建起的帐篷学校。

 

潘昭怡是职中高一学生,由于校舍遭到破坏,她回到家里。看到许多小孩无所事事,小昭怡很是担心。“要是我们村也有一所帐篷学校,那该多好!”

 

在村民小组长周禄明的支持下,6月7日,天宫村5组帐篷学校开学了。

 

潘昭怡和周青分别担任了小学班和初中班的班主任,15岁的初二学生张晗、17岁的高二学生周璐等几个大孩子当起了老师。

 

由于只有一顶帐篷,他们借来床单拉起帘子隔出小学、初中两间“教室”。课桌是从茶馆里借来的几张麻将桌,黑板是从废墟中扒出来的两扇门板,作业本是将一个本子裁成两个凑和的。

 

一位村民特意将学校的情况拍下来发到网上,吁请社会各界关心和支助。陆续有人送来书包、课本、文具、小黑板和课外读物。什邡圣修堂的教职人员,帮他们联系到志愿者前来任教,附近抗灾的部队官兵为学校搭建起一顶新帐篷。

 

现在,学校的境况慢慢好了起来,学生也增加到27人。为了表达对好心人的感激,他们将《感恩的心》确立为校歌。

 

编后

 

显然,灾难教育了新的一代。全社会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深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感召着他们以自己的力量投入其中。张勇、潘昭怡这群灾区少年,没有屈服于灾难,他们在感受人间真爱的同时,学会了关爱别人,学会了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社会责任。灾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用他们的行动做了最好的示范。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6-2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