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幼儿园性安全教育实验课观察


新华网贵阳5月18日电(记者齐健)“不要随便摸我”——这是日前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在贵阳市六一幼儿园进行的一堂幼儿性安全教育实验课的主题。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儿童性安全教育多持“遮遮掩掩”的态度。如何说孩子们会懂,如何说不让家长反感,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专家认为可借鉴欧美国家采用的游戏、绘本等方式,加快开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儿童性安全教育读本,健全城乡儿童性安全保护体系。

拒绝“秘密触摸游戏” 教幼儿大声说“不”

“这些地方不能随便被别人触摸,自己也不能去触摸别人的这些地方,当然除了医生给自己看病的时候,父母给自己洗澡的时候。”随着幻灯片里的卡通图片一幅幅闪现,授课的检察官李娟引导孩子们认识“身体私密部位”就是游泳衣所遮挡住的地方。

接下来,李娟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主人公小女孩蒂娜被邻居叔叔哄骗到家里去看小猫,叔叔拿出吃好的,说要和她玩秘密的触摸游戏。这时候,蒂娜大声地喊出: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并跑回家告诉妈妈。

“如果有人借看小猫、吃好的、看电视等,要和你们玩秘密的触摸游戏,一定要大声说出‘住手’,一定要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李娟进一步引导孩子们。

“现在谁能告诉我,哪里不能随便让人摸?”快下课时,李娟问,小朋友们争相举手,小女孩萱萱站起来说:“游泳衣遮住的地方。”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老师王蓉说,这种通过卡通绘本和故事向孩子们传递性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课程,在幼儿园还是第一次尝试。“小朋友基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深入的性知识又不好讲,老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教他们拒绝性侵犯。”

李娟说,授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有些大人用威胁和利诱方式进行的行为是不对的,比如触摸。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孩子应该立刻告诉他们信赖的大人;不要相信不认识的人,更不要相信对方所说的事情;懂得保护自己,大声说“不要”。

性安全教育“缺位”给歹徒可乘之机

王蓉认为,小班的幼儿性别意识模糊,课堂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告诉他们多么深奥的性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性安全意识。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小(5)班学生家长丁杰说:“如果没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引导,儿童对他人接触身体敏感部位往往不会反对,一般最多是害羞。”教他们一些防止侵害的意识和技巧是必要的。

“作为母亲,我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她在灾难来临时不会保护自己。”另一学生家长张娇说,回家我也会借鉴这样的教育方式,告诉女儿在面对不利的局面时说“不”。

李娟说,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目前多局限于自我保护教育,告诉儿童的多是“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而使幼儿频遭黑手的作案人一般都是熟悉的人,对这些人的防范教育几乎是空白。

“在幼儿园开设类似的性安全教育课程十分迫切。”贵阳中东十五幼儿园园长谭艺玲说,目前在贵阳,不管是公立还是民办幼儿园都鲜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孩子普遍缺乏系统的性安全知识。遇到尴尬的问题由老师临时引导,存在很大的“盲区”,对保护幼儿成长不利。

健全城乡儿童性安全保护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女童保护”有关座谈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呼吁出台权威的防性侵教育教案。记者发现,社会各界对于性教育和防性侵教育提前至幼儿园的呼声也很高。

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娄小韵说,从各地幼师专业的课程设置看,几乎都没有关于幼儿性安全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仅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时有所涉及。学前教育专业也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儿童性教育课程,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中明确规定增加性教育的章节。

李娟说,幼儿性安全教育的教材选择对于初探者来说是一大挑战,“由于中文图书中没有合适的专门绘本,我们不得不选择了美国作家珊蒂·克雷文著,茱蒂·柏斯玛绘制的《不要随便摸我》的译本。”

在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教材编写方面,专家建议加入中国文化特色元素,遵循有趣活泼的风格,加入游戏、视频短片等鲜活形式,把握好适当的尺度,同时还要注意城市和农村儿童接受能力和习惯的差别,在教材和课程设置方面提高针对性。

据了解,目前贵州等省市已要求把预防性侵教育纳入女童尤其是农村留守流动女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点内容,维护女童合法权益。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妇联等有关职能部门都有义务协调社区、村委会等,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少年儿童的关注。

“在城市可以多动员家长或监护人发挥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在农村可以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等加强对儿童的性安全教育,并积极推行邻里间互助性看护。”娄小韵说。

(新闻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4-05-1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