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分数线俯就“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疑惑


慎对“美少女作家”特招争议有利无害

 

慎对“美少女作家”特招争议有利无害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承诺将降60分调档。近日,蒋方舟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4日到某门户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

 

虽然蒋方舟到底能不能上清华还是得该校招生领导小组说了算,但在公众舆论上,已经有不少人投了反对票,有人质疑降分行为损害了公平,在客观上侵占了其他考生的机会;也有人质疑“90后美少女作家”是否真有特长,其名声有多少来自个人炒作与商业运作。

需要指出的是,蒋方舟步向清华所走的自主招生这条路没有错,降分录取也没有错。相对于分数定终身的高考统招来说,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按规定,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当然也就不能损害一般统考生的利益。

 

但是,对于录取蒋方舟标准的质疑是有意义的。毕竟,自主招生是一种新探索,大家难免会有疑虑:自主招生到底谁

说了算?是否存在人为因素及暗箱操作的空间?参阅2008年清华自主招生简章可知,一般特长生降20分录取,突出者降30分,只有“特别优秀者,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可享有更优惠的录取政策”。享受降60分待遇的蒋方舟,显然已被清华认定为“特别优秀者”。

 

事实上,蒋方舟今年高考成绩为561分,已经超过了湖北文科一本分数线几十分,或许,即使不用加60分,她都可能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标准。但对于清华来说,一旦蒋方舟被录取,却仍有必要向社会解释她为什么会被录取,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不但是为了显示录取的公开、公正,也是以公开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了清华的人才观以及选择人才的标准。

 

由于少了分数线这个硬杠杠,公开公平公正就成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关键与命脉,而郑重对待公众关于蒋方舟的争议与质疑,正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如果对蒋方舟的录取最后能由质疑靶子变为自主招生范例,将产生类似于判例作用的效应,形象具体地诠释了清华的标准,并为以后招生划下“杠杠”。从这角度讲,当这范例越来越多并汇集为硬标准之时,也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探索成功之日。 (来源:竞报)

 

--------------------------------------------------------------

 

清华降分录取美女作家为何无人喝彩

清华降分录取美女作家为何无人喝彩
清华当年录取默默无闻的钱钟书成佳话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近日接到清华大学的通知。据媒体报道,清华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她。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过去,是会被士林坊间当作“教育佳话”而广为传颂的。典型如当年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而英文却考了满分,清华破格录取了他,这成为一段后人称颂清华教育、缅怀旧时传统的佳话。与此类似的还有吴晗考北大时数学零分,闻一多留美时数学不及格。然而,今天清华降60分录取了一个90后少女作家,非但没有赢得公众对“破格”的喝彩,相反网络上是一片批评之声,有人谴责清华破坏了规则,有人痛骂清华丧失了大学精神、越来越堕落。

相似的事情,放在昨天是佳话,发生在今天却遭到质疑,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可能源于公众对“美女作家”身份的本能反感。在这个网络降低了写作门槛、发表越来越简单、写作越来越去神秘化的年代,作家的身份已经严重贬值。如果降分录取的是个小发明家、小科学家、小时评家什么的,舆论可能还会觉得这“格”降得有价值,可竟然是个泛滥成灾的作家,而且还是极具炒作色彩的“美女作家”,更何况还有90后的名号,公众不反感才怪。(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7-1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