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要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以及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本期与您分享他们的经验——
“支持计划”如何精准发力
湖北保康
五个“支点”破解乡村“教师荒”
保康是湖北省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近3年来,该县针对边远学校教师“进不来”、“留不住”、师资力量薄弱等难题,找准支点,在政策上“给力”,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用好政策“甘霖”解除乡村教师之“荒”,使边远山村的孩子们能与城镇孩子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
围绕“进得来”招录教师。近年来,保康教育局针对边远学校教师紧缺、年龄老化等问题,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新机制招录等途径,招录了265名教师,全部安排到乡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偏远学校任教。同时,在2014年招聘教师中,保康教育局又安排10名教师到教学点任教;今年计划招聘的教师中,拟再安排10名教师到教学点任教;今后将根据情况,不断充实基层学校的师资力量。
围绕“下得去”推进城乡交流。针对农村学校学科师资不配套、师资力量不足的实际,保康教育局出台了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在城区与乡镇、中心与边远学校之间实行教师双向循环流动,要求城区及中心学校选派交流教师每年不低于在职教职工总数的10%。交流期间,交流教师按交流地域不同享受每年1000元至5000元交通、生活补助。截至目前,共有580名教师参与了城乡交流,仅2014年就交流教师164人,其中校级干部交流22人,还有40人交流到教学点任教。
围绕“留得住”提高待遇。为鼓励教师扎根基层,安心工作,保康教育局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首先,工资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比城区教师高10%;从2013年起,保康对省级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每人每月补助600元,其中教学点教师65人,占教师总数的30%;从2014年起,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标准是集镇每月300元,村小每月400元,教学点每月600元。其次,在评先表模、职称晋升、干部使用等方面,坚持向这类教师倾斜。近3年来,保康教育局推荐获评的3个典型都是这类教师,三道峡教学点宋国珍、莫家垭教学点乔永斌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寺坪镇英语走教教师阮班琼被评为“中国好人”。
围绕“安得心”改善条件。近3年来,保康县累计投入2.24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保康教育局按照“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对27个教学点进行了改造;投入1338万元,为12所学校新建了教师周转宿舍304套,并为新进教师提供煤气灶、床铺、洗浴设备等基本生活设施;投入2130多万元,为全县92所学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为69所中小学接入宽带网络。其中,油坊街教学点与襄城荆州街小学、大安教学点与县实验小学联合建立远程互动课堂,实现了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一些薄弱学校以前不能开设的音乐、英语课,也能通过光碟、优课资源等进行辅助教学,让农村孩子通过信息技术,享受更为丰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围绕“教得好”提升素质。3年来,保康教育局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达2866人次。同时,还邀请全国著名校长郑杰、清华大学教授张学政、深圳高中校长黄显甫、湖北特级教师张德兰等教育专家为全县教师作了多场专题辅导讲座。根据薄弱学校教师需求,保康教育局开展了协作区教研活动和送课下乡活动,目前已开展了“订单式”送课50多节。同时还开展了网络研修,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学习,观看名师授课视频,参与区域网络教学研讨活动。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大批教师在艰苦的地方逐步成长,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其中2014年3月,莫家垭教学点教师乔永斌执教的《夏夜多美》课例,在全国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活动中,被中央电教馆评为一等奖。
当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村教师的切实利益,无疑为乡村教育发展送来了东风,保康教育人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造就一支高品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俞刚旭)
江苏新沂
落实“八大举措”激活乡村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八大举措加强乡村教师建设,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党委迅速作出反应,6月11日举行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班选拔面试。
此次选拔面向全市初高中,甄选出64名本科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管理岗位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先后进行面试、考核和教学实绩认定。最终通过选拔的中层干部,将获得由新沂市教育局、江苏省教育学会和省内高等院校联合组织的集中培训机会。培训结束后,他们还将赴苏南各市名校进行挂职锻炼,学习苏南先进教育经验,锻炼管理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待整个培训结束后,这些中层干部将被充实到农村中学,以促进新沂农村中学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暑期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中层干部、教师的培训,真正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新沂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介绍说。8月,新沂市教育局将采用专家学术讲座、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学科问题探讨、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层干部进行一轮培训。培训结束后,将采取闭卷笔答形式进行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3年来新沂市累计招录教师883名,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新沂市邵店镇联合小学距离邵店镇7.5公里,距离新沂市区约40公里,属农村边远学校。该校校长鲍善峰说:“我们学校教师享受每人每月150元的偏远学校教师补助,年终一次性发放。”目前,新沂市共52所偏远学校约1000名教师享受这样的补助。
同时,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新沂市直接执行定级工资,且高定一级薪级工资,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工作中,加大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比例,从而间接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不仅如此,今年新沂市出台新的政策,从2016年开始,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需有两年以上农村教学工作经历。
远离城区给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2010年,新沂市委、市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邵店镇、时集镇、窑湾镇、草桥镇、棋盘镇、新店镇、阿湖镇教师公租房建设。如今,邵店镇教师公租房建设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教师公租房真是解决了生活上的大问题,我们在学校教书也就安心多了!”新沂市邵店镇联合小学教师高旭是2013年招聘来的教师,学校离家30多公里,最近搬进了教师公租房。
“我们的教师公租房户型为2室1厅1厨1卫,建筑面积在50-60平方米。”新沂市教育局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未来我们将加快教师公租房建设速度,扩大建设规模,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的八大举措,设置‘卓越教师奖’,激励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拓展教师补充渠道,优化乡村师资结构;多种形式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落实教育发展经费,重点支持乡村教师发展。”新沂市教育局局长王学伦说。(马广伟)
四川宜宾翠屏区
创新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大力实施“农村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效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
多措并举配齐教师。实施灵活的编制核算办法,按生师比与班师比结合的方式核定村级学校教师编制。在按19.5:1的生师比核算教师编制的基础上,对不足23人的班级按照1:1.8的班师比核定教师编制,且每年核定一次。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近3年从区外引进、考调的380余名优秀教师主要补充到农村学校。建立教师队伍“区管校用”制度,推行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今年,全区轮岗交流的教师达658人,轮岗交流面达11%,其中从城区和乡镇中心校交流到村级学校的教师达205人。
多管齐下提升教师。依托“区级——片区——学校”三级研修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全面实施国培计划,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12个片区学校研修联组,将村级学校教师全部纳入其中,通过组织开展专题研究、“移位教学”、“同课异构”等活动,发挥龙头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大力开展校本研修,通过以中心校为单位的分组集体备课活动、小课题研究、名师带徒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锻炼农村教师;建立城市骨干教师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城市跟岗学习制度;实施城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制度。先后推选出扎根乡村教育的全国模范教师田云琴、感动四川十大人物之一的“挑夫校长”代天久等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农村教师成长。
多元激励留住教师。区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作为教育质量奖励基金。建立了一系列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奖励制度,如:落实农村教师每人每月100元—200元的岗位津贴和每人每月200元—400元的专项奖励制度;实施农村教师“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制度,近两年享受“低职高聘”教师共1007人,21人“高职低聘”;对累计在农村任教20年以上且仍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对在农村学校工作20年以上、退休时仍未评聘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上调一个工资档次计算退休金;坚持每年评选表彰10个村级学校“互助共进教师团队”,落实专项奖励;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在村级学校全部建成“教师休息室”,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建设“教师周转房”等。多元化的激励措施有效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让广大农村教师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怀,以及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
翠屏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耀学表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出台,为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围绕“保量、提质”的总要求,翠屏区将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措施,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深入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加强村级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陈楠)
甘肃华亭
农村教师“安居”才能“乐教”
当前,农村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艰苦,生活上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对于他们而言,只有让其“安居”才能“乐教”,只有让其“安心”才能“稳教”。为此,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走进华亭县安口小学教师马军义和崔亚萍的小家,很难把眼前这个通了暖气并配有厨房、卫生间的温馨小套间与传统的农村教师宿舍联系到一起。夫妻俩介绍说,以前没有周转宿舍,他们和许多同事一样,周末才能回趟县城的家。“工作日大家只能在集体宿舍度过,这种生活虽然热闹,但确实存在许多不便,没有卫生间,冬天没有暖气,仅这两点就让教师们苦不堪言。”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这小小的周转宿舍,就有了家。这对于在城里工作的教师来说或许不值得一提,但在这对扎根农村教育的小两口心里,已经是幸福了。
低矮破旧的平房、潮湿闷热的环境,“拼宿舍”曾是乡村教师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赵志新是安口小学的“元老”教师了,在学校工作的这几十年里,一直和3位教师一起合住在一间宿舍里。狭小的房间里,摆满各种物品,做饭的时候只能在走廊架个桌子,很不方便。而如今,走进赵志新的周转宿舍,白墙、简易沙发、水泥地面,一一映入眼帘,35平方米的一厅一厨一卫,让这位在农村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老教师很是满足。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2012年,华亭县正式启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已累计筹措建设资金1328万元,为河西、安口、神峪、策底、马峡等五乡镇修建教师周转宿舍6幢,建筑总面积5600平方米,并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激发了他们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热情。据介绍,其余各乡镇也将在今后两三年内陆续开建教师周转宿舍,至2018年,乡镇中心区域教师周转宿舍可基本实现全覆盖。(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