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兰州代课教师择优考录三年未能实施 呼唤公平机制


 

  兰州:代课教师择优考录为何三年未能实施

  新华社记者 王艳明 朱国亮

  从2008年起,兰州市开始对代课教师进行有偿清退,按照计划,今年内将完成所有代课教师清退。

  政府财政拿钱,对代课教师进行有偿清退,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负责任”的做法,可依然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代课教师清退,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合理,记者进行了调查。

  兰州市:市县两级财政分担清退代课教师

  记者从兰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从2008年以来,兰州市已有偿清退代课教师750名,还有195名代课教师根据师资补充情况,正在逐步清退,计划今年年底结束。

  兰州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沈磊介绍,根据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计汇总,2005年9月1日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岗位任教的代课教师共1240名,后登记造册实际纳入清退名单的共有945名。

  为了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兰州市于2007年9月专门研究制定了《兰州市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兰州市代课教师清退工作分2008年、2009年两个年度实施。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按每满一年教龄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经费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分担。

  兰州市政府办公厅文教处处长高生军介绍,对于代课教师问题,兰州市非常关心,政府专门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并以一年教龄1000元/人的标准进行补偿。“这在甘肃省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也是负责任的做法。”

  在《方案》中,兰州市还提出了一个“择优考录”的解决办法,对于有教师资格证书、学历合格、素质高的代课教师,根据当地教学需求,参加人事、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考,择优录用。

  兰州市清退代课教师计划今年年底就要结束,可“择优考录”一次也没有举行。“政府制定《方案》的时候,本是好心,看能不能为代课教师再找一条出路,可实际却难以操作,因为省上至今没有政策。”高生军说。

  代课教师:退不退不由自己,退了仍不甘心

  为了调整优化教师队伍,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严格教师资格条件,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

  2006年3月,教育部该年度第6次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把余下的44.8万名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

  兰州市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清退,已经是大趋势,就连代课教师也认为身不由己。

  “这是迟早的事,国家的政策就这样,不面对也没办法。”原兰州市皋兰县黑石山乡和尚堡小学代课教师魏列秀,已经当了20年小学代课教师,2008年被清退时,根据教龄得到了两万元补偿。

  对于这一经济补偿,魏列秀说:“相对于20年的奉献,这算不上是补偿,但较之前面被清退的人员,我们拿得还是多了一点,这也算是一种安慰。”
 

  魏列秀的丈夫卓俊成过去也是代课教师。与她不同的是,2006年就被清退了。县上根据教龄,每年给他补了240元,共补18年,目前拿到手的只有一半,今年底能拿到另一半。

  魏列秀与丈夫卓俊成1987年同时进入和尚堡小学担任代课教师,丈夫是乡上聘的,她本人是学校聘的。两人的文化程度都是高中毕业,后通过进修等途径,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和中师文凭。

  “我和爱人当代课教师的时候,是全村最穷的人家之一。田地顾不上,代课收入又低。”魏列秀说,“工资本身就低,而且相当一部分收入用于了进修、继续教育等方面。例如,为了获得教师资格证,我和我爱人就花了2000多元。”

  尽管被清退下来了,但魏列秀和丈夫仍不甘心。“我们都是有经验、有教师资格的人,应该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参加考试,看能否录取为正式老师。”魏列秀说。

  代课教师清退呼唤公平机制

  兰州市清退代课教师,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一些人认为,代课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能一清退了之,要给有能力的人招考录用的机会,即便是清退,也要提高补偿标准;另一些人则对兰州的清退做法给予了支持。但他们担心,有代课教师的地方往往是贫困边远地区,新补充的年轻教师不一定会扎根,反而影响当地的教育发展。

  甘肃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赵凯介绍,代课教师是地方的乡镇、学校等自行聘用的,没有得到正式认定,这和已经解决的民办教师不一样。代课教师如何清退、补偿和“择优考录”,从国家到省上,至今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

  这正是兰州市解决代课教师《方案》中,“择优考录”没法实施的根本原因。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兰州市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之前,甘肃省的庆阳市、会宁县也曾试图通过“择优考录”,解决代课教师中比较优秀的人员的执教问题。但由于没有政策依据,通过考试的代课教师,最终也没有获得与其他教师同等的身份和待遇。

  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傅敏认为,代课教师尽管是地方“做主”产生的,但这一个群体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在特殊环境和特殊需求下的产物,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谁聘用、谁清退、谁补偿”,从理论上讲是说得通的,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又没有政策制定权,实际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就解决途径而言,傅敏认为,要采用多元手段:对于代课教师中获得教师资格和相应学历的,要采取择优考录的原则,获得与其他教师同等的身份和待遇;对于个人条件不具备或达不到教师任用要求的代课教师,根据其贡献大小,要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对于经济补偿后生活和出路仍有困难的,要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再就业,解决发展困难。

  “清退为何牵动人心?只有做到客观评价,合理补偿,妥善安置,才有利于维护代课教师的利益,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整个教育的发展。”傅敏说。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9-11-2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