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最牛历史老师很赞同(图)


 

  “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对话羊城晚报记者:“有兴趣才学得进去,否则你光在那儿讲,别说你口吐莲花,就算你口吐鲜血,他也学不进去”——

  学历史是一辈子的事儿

  本报记者 王倩

  袁腾飞,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精华学校教师。他的出名很偶然———因为学校把他的讲课视频放上网供外地学生学习,让他无意间成了热门人物。他嬉笑怒骂的讲史风格受到网友追捧,甚至被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近日,袁腾飞到广州签售他的新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袁腾飞说中国史(上)》,和羊城晚报记者就教育观念和热门话题进行了交流。

  既不满堂灌,也不全笑话

  羊城晚报:很多人都觉得你上课像是说相声。为什么要这样?

  袁腾飞(以下简称袁):我真不是刻意,就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没有刻意像相声(那样的说话方式)去讲课。我觉得作为老师,幽默很重要。其实历史老师像我这样挺多的,自然科学的老师就少了,他们的学科决定了就得实打实。另一方面,我得提起学生兴趣啊,有兴趣他才学得进去,否则你光在那儿讲,别说你口吐莲花,就算你口吐鲜血,他也学不进去。

  羊城晚报:你的学生对历史也没兴趣吗?

  袁:我的学生上课睡觉的不少呢。但我的理解是:你看历史课都安排在什么时间,不是上午最后一节就是下午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都是学生最困最饿最想妈的时候。还有数学英语理化那么重的功课,所以人家睡一下觉,做一下数学卷子,这很正常。

  羊城晚报:那你的学生历史成绩好吗?

  袁:不错啊。

  羊城晚报:你课上讲那么多笑话,不会影响进度吗?

  袁:不会,其实我讲课应试的东西很多,说笑的东西才几分钟啊,最长的也就七八分钟。我平时一节课上两个小时呢,更多的是讲这些东西怎么背,这个题怎么解。而且上课可以热闹,下课必须落实,该查作业查作业,该判卷子判卷子。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羊城晚报:在你网上的“语录”里,曾经说过:“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你真的赞同这个观点?

  袁:我真的很赞同这个观点。高考当然不行,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现在学的东西将来不一定都用得上。数理化对我没什么用,唯一目的是拿到高中毕业证,60分就够了,精力可以放在兴趣爱好上。但拿60分、能毕业,这是个基本的要求。我自己的数理化就很不怎么样,没有任何兴趣。

  羊城晚报:那也没耽误你上大学啊?

  袁:我是保送上的大学,那时候保送要求并不高。

  新教材太烂,到时必须换

  羊城晚报:作为中学历史老师,你怎么看现在的新课标历史教材?

  袁:教育部基教司司长也承认,新课改最不成功的就是历史。这是最烂的一套教科书,没有这么写历史的。其实新教材难度比以前降低了,考试命题难度也降低了,学生负担是减轻的,但为什么学生觉得难,就是因为它不是按照通史来编的,学生觉得乱,没劲。北京在复习时都是区里自己再出一套教材,按通史捋一遍,学生就清楚了。据我所知,通史的新教材正在编审,不能不换了。到时候现在这套教材会取消。

  羊城晚报:对广东的学生,有什么建议来增加通史概念?

  袁:推荐课余看看《话说中国》,里边有3000多个历史故事配文物图片,很形象地把中国史捋了一遍,很清楚。

  讲课听我的,考试按书的

  羊城晚报: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就指出了中学教材中的几个问题,但学术界对总理的说法也不完全认同。你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怎么看?

  袁:现在历史教材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体例,史实和科学性比老版教材有很大进步。但如果有新的信息,教材还没有修订的,我会让学生还是按教材背。不过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对有争议的内容,考试命题时还是会回避的。

  羊城晚报:那你自己如果有对教材不认同的地方,会怎么对学生讲?

  袁:我会按我自己的观点讲。也有历史老师问过我,怎么处理自己和教材的矛盾,我说就这么对学生说:“讲课听我的,考试按书本。”
 

  不怕观点错,就怕史实错

  羊城晚报:你讲课的调侃很多,怕不怕说错?

  袁:史实不错就完了,观点无所谓对错。比如我讲到日本和美国打仗,我说就像5岁的小孩打大人。很多人反对这样比喻。我就觉得很好笑,比喻嘛,有什么恰当不恰当,我说他3岁也行,12岁也行,无所谓嘛,我就想说日本像个小孩。在这种事情上纠缠来纠缠去有什么意思?还要去考证日本到底多少岁?

  羊城晚报:你觉得调侃的限度在哪里?

  袁:曾经有家长抗议过,对我的观点不赞成。比如对农民起义的评价,他觉得我否定了农民起义,他接受不了,跟学校说了,学校告诉我了,但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讲法。我倒不担心我的观点会改变学生的想法,不怕学生把我的调侃的话当真,教13年书了,没遇到过一个。不用担心,不可能发生,学生只会背教材。我的限度也就在语言,不会有什么肢体动作,也绝不反党反社会主义,不讲黄色笑话,其他也没有什么限度。

  离经叛道,只为贯彻观点

  羊城晚报:有人说你很离经叛道。

  袁:我不是离经叛道的人,但很受离经叛道的人欢迎,因为他们觉得我讲课离经叛道。这很搞笑。其实我的生活很传统啊,我很少用电脑看电视,不太上网,网上那些我的博客都不是我写的。电视更不看了,总觉得现在电视里说的都是火星上的事儿。我就爱看书,我的生活就是看书,我的乐趣就是晚上跟古人神交。离经叛道的只是我的讲课方式,不是我的思想。

  比如说调侃,我只会拿一些“偏激”的事儿开涮,比如说愤青,有的人车后贴个标语:“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就觉得你没必要在北京贴这个标语,中国人都知道。你应该把这个车开到东京去。而且他开车一会儿乱变线,一会儿压人行横道,那还不如把标语揭下来,规规矩矩开车,更体现你的爱国。我更多拿这种人开心,不会拿那种主流的、正义的人和事开涮,我不会损岳飞损文天祥。因为我发现原来那种讲法没办法贯彻自己的观点,才用这种讲法来贯彻观点。

  羊城晚报:可很多喜欢你的孩子似乎分不清这里面的界限。

  袁:的确如此。比如说有的小孩特别崇拜希特勒,他来和我辩论,我一句话就把他打回去:“如果希特勒赢了,今天你得说日语。”他一下就傻了,你还跟我说什么呀,我不跟你争论希特勒好不好,咱俩不在一个层面上。哈韩哈日也不能说南京大屠杀是对的吧,其实就是因为学生不了解日语和日本文化就哈他们,了解了就不会盲目崇拜。

  “守前待后”,吸引后人传承

  羊城晚报:广州的学生没有北京的那种历史氛围,学历史的热情也不太高。

  袁:说实话我到广东开讲座或与读者见面时是有点担心的,怕冷场。我在东北时,没开口下边就不停地笑,鼓掌。在温州就不行。这里边有文化差异,也有兴趣,可能我讲炒股养生会更受欢迎。

  一个民族,什么是你的象征,就是精神文化。广州是商业大都会,商业氛围浓厚,经济发达,但经济发展起来了,就应该考虑精神层面的发展。学生读一点历史书,学一点国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问历史有什么用?真不太好说,非要说,那能让自己的气质变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以我写的这些书,希望能起到普及大众的作用吧。有的人在书斋里做学问,他的成果可能只有几个人知道;有的人面向大众,写的东西可以启发民智。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能把年轻人从漫画堆里吸引到历史中来。承前启后做不到,就“守前待后”吧,守住前人留下的东西,等待将来的有缘人来传承下去。

  羊城晚报:对学习历史有什么建议?

  袁:永远不要说你没时间学,上中学时说高考不考,没空,那你可以上大学以后学;上了大学要忙着考研考公务员,那你可以工作以后学;工作以后你说要忙着挣钱,那可以退休以后再学。我现在37岁,等我73岁时,我学不来物理了,但还能学历史。所以历史是个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学科,学历史是一辈子的事儿。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9-12-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