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衡水中学搅动了怎样的教育生态?


如果说每个领域都有自己领域内的争议话题与人物的话,那么,衡水中学当是教育领域内的争议话题和焦点人物。

一直以来,衡水中学都以高考重点录取率高著称,但是一面是高录取率,另一面却是 “超级工厂”“考试集中营”的称谓,其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一直都饱受争议甚至是质疑,而这次其分校进驻浙江,再一次将自己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啥被置于风口浪尖,原因为两点:

第一点,熟悉教育的人都知道,浙江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一直以改革起步早、成效大著称,尤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探索先进教育理念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2017年,更是作为“新高考”改革唯二的示范区之一,承担了重要的改革使命。以高考升学率见长的衡水,进驻了一个以素质教育见长的改革示范区,能否遭遇“水土不服”,浙江教育主管部门又会以怎样的心态和胸怀来接受,自然受到各方关注。我们看到,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已明确表态,这显然让衡水在浙江的起步之初,遇到了一个不小的”软钉子”。第二点,是有关衡水的招生抢跑,有抢夺生源、提前掐尖之嫌。尽管是否抢跑还有待核实,但在招生越来越规范、提前掐尖行为被严格禁止的当下,自然会受到各方关注甚至批评。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衡水在浙江的境遇?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正面“遭遇战”,是一场市场参与者与规则制定者之间,有关规则制定与执行的“博弈”。遵守规定,维护健康有序的招生秩序,人人有责,没有人能够搞特殊,衡水中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但从深层次来说,我们需要认真探究的,是该好好思考一下,衡水中学究竟是怎样的一条“鲶鱼”,又搅动了怎样的教育生态。

在教育服务越来越多元的今天,教育,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产品和服务,为公众自由选择。选择怎样的教育产品与服务,公众可自行“用脚投票”。衡水中学在浙江,或者在任何地方,受到欢迎,抑或不受欢迎,主要由当地的市场,即学生和家长来决定。

尤其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之后,民办学校或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春天,那么,衡水模式以民办教育的方式进驻任何一个地区,都将成为自由的市场行为,其成败,则取决于埋单者的好恶。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么,衡水模式受到一个地区公众的认可,就证明了,对于高考分数的追求、对于考上北大清华的追求,依然是这个地区高考学子以及每个有着高考考生的家庭最现实的利益诉求。

而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特别“残酷”的现实,一个或者几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衡水模式的态度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市场,是公众的现实需求。因为,即便抵制住了一所衡水,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衡水”站起来。

那么,此时此刻,需要反思的,应该是为什么在提倡人人皆可成才、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当下,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们和家长们对于衡水模式的热衷,对于上一所所谓好大学的心心念念,以及对于高考每一分的锱铢必较。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衡水的教学模式,还是家长与考生们的心态?是衡水的人才培养的方式,还是整个社会对于学历、对于文凭、对于成才和人才的评价与认知?

如果说,衡水中学是一条“鲶鱼”的话,这次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引发争议,我们不妨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好的契机,因为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反思很多。而经由深入的争论和反思,才能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更成熟、更理性的推动的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4-1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