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更是学生眼中慈祥的父亲;他只教了6年书,却和学生结下了60载父子情———以前关于百岁老人的报道,主角大多是女寿星,但昨天在巴南区中干道一家饭店举行的百岁寿宴上,主人公吕铮老人却是一位男寿星。
昨天,14名已是白发老人的学生,专门从上海给恩师寄来了祝福。
老人普通话致迎宾词
中午12点,伴随“生日快乐”的旋律声,百岁宴隆重举行。“这就是老寿星呀,声音好洪亮哟,看样子最多80几岁嘛!”宾客们称奇。
老人一身喜庆的大红装束,大步走向会场,尽管有两名孙儿搀扶,还拄着拐杖,但老人精神矍铄,微笑着和宾客们打招呼。他在台上大声朗诵长篇幅的迎宾词,中气十足,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老人的三女儿吕培华告诉记者,父亲出生于1912年,虚岁100岁,居住在巴南区江滨路9号。老人每天最爱看书看报看电视,偶尔还和家人打打小麻将,除了听力差点,身体非常健康。
600根长寿手链被抢光
“今天(7日)是老祖宗的百岁寿诞,更是一家团聚的时刻。”老人的大儿子吕培棠笑得合不拢嘴地说,北京的大姐、二姐,武汉的五妹和在重庆的兄弟姊妹都来了,除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几个孙辈,一大家子40多人都到齐了。
老人现在五世同堂,最大的女儿80岁了,最小的曾孙刚5岁。因为晚辈太多,大家只能分辈份的给老寿星磕头拜寿。
而前来贺寿的亲友挤满了会场,大家都来沾喜气。“老寿星,你摸摸我吧。沾沾喜气,一顺百顺。”就连饭店的工作人员也排队沾喜气。而老寿星也给宾客们准备了长寿手链,600根手链被一抢而光。
60载师生情如父子情
在众多贺礼中,一份篆刻着“五福寿金”的寿桃尤为珍贵,它是吕老师的14名学生送上的。
“在那个年代,吕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年75岁的梁斌先生是吕老师的学生,当年才7岁,吕老师如慈父般的关爱让他铭记一生。
吕老师1942年—1948年任教于上海私立夏声戏曲学校,学校的学生都是抗日流亡儿童,大的十几岁,小的几岁,都没有父母,学校将孩子们收留下来,教他们学戏曲,学文化。
“吕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打骂,也不溺爱,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梁斌说,吕老师当时是教务主任,教国文、地理等,也管生活。有一次,一个同学患疟疾,病得很重,吕老师每天省下两个鸡蛋给他吃。而因为梁斌当时年龄最小,吕老师给他的关爱也是最多的,两人之间的情感更像父子。
1948年,吕老师到重庆工作后,和学生们失去了联系,而梁斌还借工作的机会曾到重庆寻找过恩师。直到2002年,吕老师的女儿在电视上看到了父亲的一个学生成了导演,才辗转通过电视台,让父亲和他的学生们有了联系。如今,学生们都已成老人,师生间还常打电话、通书信。
记者 顾晓娟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