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在支教生涯中能募捐2500本旧书,“点亮”云南茨营中学孩子们的天空,然而在本报大力倡议下,南师附中退休教师孙宁生的收获出乎了他的意料:短短一个月内,1.2万余本爱心书已经抵达茨营中学,宽敞明亮的图书库建了起来;与此同时,读者们捐赠的几十台旧电脑也重新上岗了,学生们已经开始上电脑课。昨天上午,本报募捐的第二批爱心物资——16箱书和15台旧电脑又启程了,在物流公司的鼎力相助下,一周内,在茨营中学支教的孙老师就能收到。 据孙老师介绍,自2月份本报报道了他自费去云南支教的事情以来,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热心读者捐来的书和电脑,加上本报运去的第一批5000本书籍和5台旧电脑,以及本报记者专程送达云南的4台笔记本电脑,孙老师的两件心事——建图书库和开信息课,终于有了着落。
“3月5日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图书库终于搭建起来了,只用了1天时间,这肯定是世界上工期最短的图书库!”昨日在电话里,孙老师笑着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他爱人把自费订制的书橱拖到图书库,又一趟趟地到曲靖市火车站、邮局等地,把读者们寄来的书取回学校,陆续摆上书橱、编号、制作借书卡……“如今,从初一到初三,所有学生都能有四五本课外书读了。”
据悉,图书库其实是一间活动板房,建在茨营中学食堂二楼,宽敞明亮,视野开阔,东邻校长室,西靠总务处。记者了解到,图书库也是孙老师出资,联系了昆明一家活动房建筑公司搭建起来的。“图书库共52平方米,面积大了,造价也要增加。幸好我早有预见,让南师附中财务科将我的住房公积金打入了我的退休工资卡上,只要我能找到一家银行,就能异地取款。”孙老师说:“住房公积金用来建活动房,专款专用,天经地义的事。”
昨日,孙老师还告诉记者,读者们捐赠的几十台旧电脑也“重新上岗”了,“学生们已经可以用这些电脑上信息课了,学习基本电脑知识,打字,打作文等等。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帮助!”
据悉,孙老师及夫人将在清明小长假回南京一趟。考虑到孙老师所支教的茨营中学地处高原,担心高原反应会对身体有所影响,昨天,南京81医院TTM健康体检中心也委托本报向孙老师表达了敬意,并提出等孙老师和夫人回南京之后,体检中心将免费为他们进行体检。 裴睿 戚庆燕
-幕后故事
捐献的读者非常多 大多数不愿留姓名
自2月19日本报报道了《南师附中退休教师贴钱云南支教》以来,每天都有很多南京市民积极响应本报倡议,抱着厚厚一摞“爱心书”和沉重的电脑赶到报社,而外地读者邮寄的物品也源源不断地向报社“飞”来,原本宽敞的办公室,顿时被读者们捐献的这些物品塞得满满当当。
“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这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记者这些天来的真切感受。很多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抱着沉重的书籍挤公交地铁,来到报社时累得满头大汗,双手、双腿打颤;很多家长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仍觉得书少,专程跑到书店买来一摞新书,趁着中午休息的空闲,打车到报社捐书;还有一些远在国外的学生,在网上看到本报报道后,给父母打来越洋电话,替自己捐书、捐电脑、捐钱给贫困学生;还有很多读者还捐出了自己的“智慧”,要帮孙老师的图书库分类、教孙老师制作图书卡、借书证。无私地帮助,绝大多数好心人却不愿留下姓名,有的人只留姓不说名。本报记者手里的“爱心榜”上,写满了“张先生”、“李小姐”、“刘女士”、“如皋实验中学”……(扬子晚报;戚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