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华严格落实课程标准。晚饭后,陈清华还要带领孩子们上晚自习。
上坳小学背靠群山,翻过山几十公里就是井冈山。学校建筑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风吹雨淋早已破败。
土操场晴天时就是孩子们的露天食堂,雨天时则一片泥泞。
陈清华夫妇的房间就在楼上两个女学生寝室的隔壁,夫妻俩每晚都要起来几次照顾起夜的孩子们,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
好长一段时间,一件喜事儿一直萦绕在江西遂川县大汾镇滁洲上坳小学教师陈清华心中,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喜悦远远超过了当选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时的高兴劲——县教育局划拨重建上坳小学教学楼的20万元钱终于有了批示。虽然钱和新教学楼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但这毕竟是他多年争取的结果。
陈清华执教的上坳小学实际上是一个小学教学点,位于罗霄山脉群山万岭深处,海拔960多米,几十公里外就是井冈山。山下的滁洲村距离县城75公里;从滁洲村到上坳小学,原本不通公路,只能步行,30多里的山路几乎全是上坡路,即使是年轻人空手步行,也要走上3个多小时。上坳村全村100多户,分布在方圆50平方公里的20多条沟垅山谷,就是这样的条件让陈清华一干就是19年。
陈清华原本有一份在当地人看来很不错的职业。1987年高中毕业后,他以“补员”的形式分配到遂川县西部山区条件最好的大汾镇中学任教务干事。妻子古陆英则在大汾镇开了一家服装店,兼做裁缝,生意红火,当时月收入就超过700元。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盖起了新楼房,日子过得甜甜美美。
由于缺少体育娱乐设备,孩子们的游戏都显得十分自然,但依旧十分快乐。
陈清华夫妇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为孩子们烧水做饭,操持一日三餐。住校生带来的都是干菜,夫妇俩在校舍旁边开辟了菜园。
1992年,陈清华听说离县城75公里的滁洲中心学校因为条件过于艰苦缺教师,学校30多名学生面临失学,便主动申请来到这里。1996年,陈清华又来到路程更远、山势更高的上坳小学任教。2002年6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陈清华越走离家越远,为了不让家庭影响工作,1994年,他反复劝说妻子放弃收入丰厚的服装生意,带着只有3岁的女儿把家安进了大山深处。古陆英也被聘为合同制教师,每月150元代课工资(后调整为300元)。
这里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有的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不少学生必须吃住在学校。为了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夫妻俩不得不充当起教师、家长、保姆和工友的全部角色。
山区小学不通公路,10多年来,无论寒冬酷暑,陈清华每月都要徒步山路往返,将所需生活和学习用品,用一根扁担挑上山来。为了不让山里孩子辍学,劝学便成了陈清华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劝说农家孩子上学,保证已经上学的孩子不辍学,陈清华每年都要到全村各户登门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坳村适龄儿童入校率年年达100%,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19年了,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陈清华割舍了许多人间的亲情。县里领导多次与他商量,调他到县城的小学执教。但陈清华总是以自己对山区小学的情况比较熟悉婉言谢绝了。
去年秋,妻子古陆英因全国合同制教师编制取消,失去了仅有的300元代课工资。陈清华一家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颇有些窘迫。即便如此,他还常说:“我在这里是个‘富人’,教师工资不拖欠,月月按时发放”。他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满足。(新闻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