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刘嫣静:最好的褒奖是一声“老师妈妈”


    这里的很多智障孩子,生平头一声清楚的妈妈,叫的是自己的老师。这个老师,就是苏州市金阊区培智学校校长刘嫣静。

  20026月,当时还是一名幼儿教师的刘嫣静,在一次党员献爱心活动中来到金阊培智学校,教学生做手工。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智障孩子,折纸这样简单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却也太难太难。

  从那天起,刘嫣静心里再也抹不去这群孩子的身影。三个月后,她放弃了进省示范幼儿园的机会,主动要求调到金阊培智学校任教,并且主动任教重度班。重度班的学生智力水平最低,可她丝毫没有惧怕和退缩。

  为了让智障学生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刘嫣静常常一个动作要反复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进餐总是弄得满身、满桌都是饭菜,她就一个个耐心指导他们使用勺子;学生大小便控制能力弱,常常会弄脏衣裤,她不厌其烦地帮他们一遍遍换洗……

  智障孩子已经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巨大压力,特殊教育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我怎么能不做好呢?不抛弃、不放弃,刘嫣静付出了真挚的爱,也收获了爱。孩子们总喜欢叫她老师妈妈,而在她看来,这个称呼就是最高褒奖。

  2006年,刘嫣静升任学校校长。当时,金阊培智学校实行9年义务教育,不招收6岁之前和16岁之后的学生。恰恰这两头需要补上。学龄前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有利于康复,而16周岁的学生处于毕业但尚未达到就业年龄的真空时段刘嫣静开始思索特殊教育的完善和创新。

  机会来了。2007年,金阊区扩建培智学校。硬件改善后,刘嫣静一心扑在前后两头发展上。幼儿启智中心于20089月开班,率先实现了苏州3-6岁智障孩子入学的突破。2009年,刘嫣静又在校园里挤出”140平米教室作为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基地,开设家政、烹饪服务、物业保洁、计算机操作等课程,让原本16周岁就要毕业的学生能够接受2-3年简单实用的职业技能训练。

  为了让更多用人单位接纳学生就业,刘嫣静赔着笑脸,说尽好话,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奔波联系。近两年内,有4名学生成功走上了就业岗位,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今年6月,学校又有10名学生顺利进入苏州某四星级酒店实习,其中部分学生有望被酒店录用。

  然而,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刘嫣静却摇摇头自称不称职。几年前,年幼懵懂的儿子一次突然问她:妈妈,为什么你对学校的小孩那么好,经常为他们加班,可陪我的时间却那么少?我是不是你亲生的?”“但我不后悔。看到学校99名孩子健康成长,生命重新焕发光彩,我无比幸福。此刻,这个漂亮、温婉的苏州女子,眼神异常坚定。(新闻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1-07-2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