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山村教师许占玲:为了山花灿烂 她付出了18年的爱


为了山花灿烂,她付出了18年的爱 

——记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教师许占玲

 

许占玲(中)和学生在一起。资料照片

  21年前,一个18岁的女孩怀揣着梦想第一次走出了大山,来到城里读书。3年后,这个女孩又回到了她的家乡,成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18年来,她把自己无私的爱洒向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山区弯弯的小路见证了她和孩子们的师生情深,她就是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教师许占玲。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人格是最高学位。这是许占玲的口头禅。山里长大的许占玲对山里孩子有着很深的了解,十几年来,她用心呵护着山里的每一棵幼苗。 

  每接一个新班,许占玲都会将孩子们的情况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班里有个男生叫小夏,小小年纪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许占玲就利用周末时间骑车走了20多里山路来到小夏家。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破旧的房屋,家徒四壁,家里只有一个83岁的奶奶和一个傻姐姐,父母相继离世,小夏成了一个苦命的孤儿。 

  从那天起,许占玲就成了这条崎岖山路上的常客。开学了,为小夏买来新书包、新文具;脸脏了,打来水让小夏清洗;指甲长了,帮他修剪…… 

  在小夏的日记里,许占玲经常写上几句悄悄话:“孩子,抬起头,好好学习,同学们就会佩服你。”“老师是你的朋友,老师会永远帮助你。在爱的感召下,小夏不但有了笑脸,小身板也挺了起来。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许占玲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她说:“在家我疼爱我的女儿。在学校里,学生就是我的孩子。”18年间,许占玲走访了任教班级中每一名特殊学生的家庭,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近百名。 

  她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 

  学生是教师的镜子,从学生身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影子。许占玲说。十几年来,许占玲以真诚、热情、关心、体贴、理解、宽容,感染着她的学生。 

  一天,班上有个叫蒙蒙的学生头痛,许占玲在为他测体温时,孩子突然吐了许占玲满身,刺鼻的腥臭味儿立刻飘满教室。孩子们一个个捂着鼻子,面面相觑。许占玲来不及多想,立马冲到教室前面拿来毛巾,为蒙蒙擦去身上的污垢,并给他倒来热水漱口。 

  同学们看见这一切,捂着鼻子的小手松开了。事后,许占玲及时以关心他人为题召开了班会。从这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人捂鼻子、看热闹了。

   孩子们心目中的知心姐姐 

  许占玲喜欢和孩子们聊天,喜欢听他们讲故事,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师生间的默契,常常引来其他班级同学的好奇。 

  许占玲有一个别称——“知心姐姐心心卡片是这位知心姐姐与孩子们沟通感情的法宝。每天放学,许占玲都要发十几张卡片”,内容是许占玲和学生的小秘密:上课认真听讲了,表扬;课堂上开小差,批评;当天没掌握的生词,告诉他怎么记;“明天检查背课文,如果提前背就能得冠军等等。第二天一早,也同样会有小纸条飞到老师手中:“老师,您看我今天的表现吧!”“老师,按照您的做法,我真的记住了那几个词。”“老师,您给我出的点子真灵,我爸真的没打我。” 

  许占玲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这样描述许占玲:在许老师的词典里,几乎不存在生气发怒严肃”,却充满着和蔼亲切慈祥 

  如今,许占玲已经在山区默默耕耘了18,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山区学子,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18年间,山间小路变宽了,路边的小树也长高了,但许占玲对山区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山里孩子们的真情始终没有改变。她说:“我是大山的儿女,大山里有我的情、我的爱、我的欢乐!”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1-08-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