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徐秀霞:一所学校,一个人的坚守


30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生病、生子……徐秀霞从没耽误过学生一天课——
  
   群山环抱中,黑虎洞小学显得格外矮小,可在村民眼里,这里却是个大
学堂,自己家的大学堂。
   
而徐秀霞就是孩子心中的妈妈姑姑,但家长们更愿称她为亲人。
   
18岁花季少女到48岁人至中年,从腰沟到梨树沟的这条崎岖山路,成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黑虎洞村小学教师徐秀霞书写人生的彩纸
    “
我都跟儿子交代好了,等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扬在这山道上。这条路是我一个人走的路。徐秀霞语气平静地说。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30年没耽误孩子一天课


    采访的第二天,正赶上黑虎洞村小学新学期开学。
    3
名学生都上四年级。发新书、升国旗、上语文课、做游戏……有条不紊。
   
另一间屋里,六七个家长带着孩子报名上学前班。这是徐老师一个假期家访的成绩
   
徐秀霞文武全才,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体育、美术、音乐等所有课程一人包办
上复式课那会儿,她常常是这边给三年级的学生讲20分钟新课,然后安排他们复习,之后又赶到另一间教室,给一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为了能给孩子开英语课,她买来录音机自学英语课程。
   
为了让学生走出大山深造时能与外面的世界顺利接轨,徐秀霞按上级要求开足了所有课程,学生的作息时间表里早自习、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等一应俱全。
    “
这些年,我最怕的事就是生病。徐秀霞说。但30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打针吃药,甚至结婚、生子……她从没耽误过学生一天课。就是生病手术,她也要等学生考完试才去。
    “
徐老师跟孩子的感情深哪!刚上学那会儿,孩子别说识字了,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徐老师就手把手地教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你看看,孩子变得可懂事了,徐老师’3个字也天天挂在孩子的嘴边。村民王淑香一提起徐老师就赞不绝口。
   
质朴的孩子不懂表达,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像妈妈老师走很难走的路来给我们上课
  淳朴的村民则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打水、担煤、送一盘饺子,有时徐秀霞出门办事,总会有一辆摩托车突然停到她身边,执意要送她一段。常有教过的学生回来看她,赶上她不在,就从门缝塞张字条。
    “
这工夫,我觉得自己受的一切苦都值了!


   对家人的愧疚无法释怀

  
    看到徐秀霞疼爱的目光从孩子们脸上一遍遍扫过,我们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您孩子多大了?现在干什么?
   
她一怔,旋即低下头去。但能看见,她的眼里已噙满泪水。
   
徐秀霞有一个儿子,今年24岁了,现在在县城打工。
   
徐秀霞的儿子 6 22日出生,621日她还在为学生们上课;91日开学时,她又站在讲台前。孩子吃奶,只吃早、晚两遍,她中午没给孩子喂过一次奶。她能说得出班里孩子谁哪些问题不懂,但却不知道自己儿子哪些知识不会。
   
她擦擦眼角,长长吐出一口气:平时我没时间管他,孩子职高都没念下来。想起来,我就觉得对不住孩子,后悔死了……”
   
还有一个人,徐秀霞也觉得亏欠得慌。这个人就是她的丈夫。

 “每到农忙,人家地里都是一家人在忙活,我家总是他一个人;别人中午回家都能吃口热乎饭,他回到家连口热水都没有,我这心里头也不是个滋味。
   
扁担挑水两头搁,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徐秀霞对家人的愧疚或许是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
   
我们问她: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留在这里吗?
    “
那不会变。这里就算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教下去。
    “
不图别的,就想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有了文化,就是种地也能多打上几斤粮食,你说是不?
   
我们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情感涨得满满的。
   
要走了,徐秀霞出来送行。车开出了很远,当我们回头望去,她还站在那棵老树旁挥手。单薄的身影,定格在大山深处,一如老树粗粝的根须,牢牢抓进脚下的土地。(新闻来源:辽宁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1-09-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