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晋) “放弃一个留守学生,就是放弃一个农民工家庭,每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个把农民工子女当做自己孩子的老师叫曹健,为了让学校里数百名农民工子女感受到关心,从2010年上半年起,曹健牵头给留守儿童找代理爸妈结对子、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等,愣把学校创建成为“关爱农民工子女”特色学校。
2003年,曹健担任了中堡中心校大队辅导员,看到镇上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曹健和校委会其他领导一商量,提出创办“关爱留守子女”特色学校的提议。不久后,曹健在忙完自己的常规工作后,就着手开展了“关爱留守子女”的各个活动。他在学校建立了一支关爱留守儿童队伍,招募了不少代理爸爸、代理妈妈与这些孩子认亲结对,放学或周末时,这些代理爸妈当起了临时监护人。曹健还专门建立了“心语室”,如果哪个孩子思想和情绪出现了波动,他立刻找到孩子谈心,询问原因并开导。
2011年6月,曹健所在的学校争取到了创建“集善之家” 留守儿童活动室的机会,“集善之家”是在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城乡中小学建立的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示范阵地,中堡镇中心校成为团中央首批建设的52个“集善之家”项目之一,团中央为活动室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电子琴、图书、语音宝等硬件设施。捐赠当天,曹健作为代表从团市委领导手中接过了三万元物资,一件件地搬运回学校,“孩子们看见,那得多高兴呀!”曹健兴奋地说。活动室布置妥当以后,开门迎接了“小主人”们,等候许久的孩子们涌进来,围在崭新的电脑前玩着智力小游戏,翻阅着课外书籍。“虽然我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平日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曹老师帮我找了代理家长,他们都很关心我,我很开心,我一定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的。”四年级学生房颖善说。
如今,学校的留守儿童只要看到曹健出现,就拉着他的手,把他团团围住,“孩子们个个健康快乐我就知足了……”曹健说,他只是众多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者中的一个,只是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开心、幸福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新闻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