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5”后,心怀梦想。她叫张瑜,是万千“特岗教师”中普通的一员。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连续3年从本、专科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了9000名左右“特岗教师”。 山西省石楼县教朋焉中心小学,位于吕梁山深处的一道黄土山梁上,全校共有师生近200人。23岁的张瑜,今年刚从山西吕梁学院毕业,9月份正式成为教朋焉中心小学的“特岗教师”。
初见张瑜时,她正在上语文课。一个男孩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张瑜走到他身前,和班上所有的同学一起,向他伸出拇指齐声高喊:“韩小龙,你真棒!”这是张瑜开展的“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敢于犯错”,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张瑜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慢慢变得不再害羞内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短短3个多月,张瑜已经深深体会到了为人师的辛苦和不易。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她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农村孩子身边的事物来教学,让学习更有生活气息,寓教于乐。
乡村的生活,单调枯燥。孩子们放学后,校园里空荡荡,张瑜和另外两位女老师挤在一间宿舍里,除了聊聊天,就是看书备课。没有电脑,没有娱乐,唯一与外面的联系就是手机。学校十天放一次假,张瑜只能趁着这个机会去趟县城洗个澡。
在吕梁山区,冬季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九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张瑜也按照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作息。张瑜说,她一开始很不适应这样的“生物钟”,常常饿肚子,只好偷偷回宿舍泡点方便面吃。
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与寂寞劳累相伴的,却是充实和满足。张瑜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家庭条件艰苦,却格外懂事好学,学习进步很快。每到节假日,她总会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有的学生还把她的形象画到卡片上,写着“老师我爱你”,作为美术作业交上来。当地是有名的红枣之乡,每到收获的季节,孩子们总要送来最好的红枣给老师尝尝鲜。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瑜慢慢适应了角色。“面对讲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心里就放不下了。”张瑜道出了心声,既然选择留在这里工作,就要在苦中寻乐,认认真真教好每一名学生。虽然偶尔也会因为想家偷偷抹眼泪,但她暗暗下了决心,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学生分享,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因为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张瑜说。
目前,在教朋焉中心小学,和张瑜一起工作的还有7名“特岗教师”。他们的到来,为这所山村小学增添了新鲜“血液”,教学力量得到加强,学科专业结构也更加合理。“他们挑起了学校的大梁,用青春和活力,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校长贺纪说。(新闻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