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范魏晴: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记云南省爱岗敬业模范魏晴

  眉清目秀,齐耳短发,小巧玲珑的身材,当孩子们甜甜地叫她魏书记时,她会停下脚步,用她独特而敏锐的目光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优点,摸着孩子的头,微笑着表扬他们……她是昆明市春城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昆明市少先队总辅导员——魏晴。长期和孩子们打交道,让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女子脸上始终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魏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

  1988年,19岁的魏晴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武成小学做了一名老师。不久后,她接手了一个高年级班。

  “到小学四年级末,魏老师来接手前,我们班已经换过不下10个班主任……”魏晴的第一届学生黄河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回忆学生时代,黄河老实地将自己定位为“闹包班”里最闹的学生,“频繁地更换老师,让我们感到学校在糊弄我们。反过来我们也觉得,这些老师都很无能。”

  尽管外表看上去像是学生们的姐姐一样,但魏老师自有魏老师的办法。每到黄昏,她骑上自行车,沿着武成路开始了挨家挨户的家访。

  “过去的老师家访都是告状,老师一走,我们保管被打。”黄河是魏老师的第一个家访对象。

  一周后,孩子们有了新发现,“只要是魏老师家访过的学生,老师走后,自己非但没被打,反而都得到了父母的表扬。”

  原来,魏晴将每个孩子的优缺点都看在眼里。家访时,她反馈给家长的都是娃娃身上的优点和潜质。孩子们纷纷主动找到魏老师,要求她去家访……魏晴知道,自己的投入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

  “给孩子安上心灵的发动机,让他们充满自信地生活、学习。”

  采访中,魏晴一直在说,教育就是养心,只有在每个人心中安上一台心灵的发动机,有了自信和兴趣,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学生陆烨自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长年做生意管不了他。常常只穿一只袜子或衣冠不整的陆烨被同学们称作“邋遢大王”。家访后,魏老师每天早上到陆烨家叫他起床,照顾他洗漱后,又带他到街上吃米线,然后一同踏进校园……魏晴又发现陆烨的画画得不错,让他出班上的黑板报……渐渐地,陆烨及“闹包班”的黑板报和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全茅。

  魏晴说,教育就像染布一样,要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染,教育的周期很长,需要我们付出的也很多。

  学生颜昆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在校时,老师不允许他参加任何活动,像个局外人的他,性格越来越孤僻、自卑。魏老师来当班主任后,主动邀请颜昆参加班级活动,并在班里成立了 “爱心小分队”。从此,大家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学习。

  “有一次我病重住院,魏老师和同学们来看我,一看到我不省人事的样子,魏老师和大家都哭成一团。”颜昆哽咽着说,魏老师知道我家庭困难,便带头捐钱给我,同学们也纷纷将口袋里的硬币和纸币堆在我枕头旁边。

  如今颜昆在棕树营和朋友合伙开了间水果店,他的小学同学们常来照顾他的生意。颜昆说,走到今天,他最感谢的人还是魏老师,是魏老师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魏老师始终是他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 

        “少先队辅导员就是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发展的引领人。”

  1998年,魏晴被调任为武成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开始找不到北,不知道该干什么,不是贴布标,就是检查卫生。”不过半年后,从不懂到懂,她一步步向专家型人才靠近。13年的少先队辅导员春华,让魏晴收获了秋实。

  2006年,魏晴带领的武成小学少先队管乐队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中国少先队管乐一级分团”,成为我省少先队历史上唯一的一级分团。2008年,她创新的“古诗手语”操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武成小学的课间操之一。

  2009年,魏晴从武成小学调到春城小学任党支部书记。魏晴发现,因学校场地有限,孩子们频繁发生冲撞事件,一场“楼道上不能奔跑”的少先队主题辩论会在5年级开展。出乎大家预料的是,辩论会上反方获胜——可以在楼道上奔跑,有的老师对这个结果很着急。魏晴告诉同学们,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通过辩论和反思,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起到了规范行为的作用。

  针对孩子们对学校保安、清洁工不尊重的现象,魏晴又组织开展了“观察保安叔叔”和“观察清洁工阿姨”的主题活动,并进行了作文比赛,获奖者在校晨会上进行演讲。出乎孩子们意料的是,演讲当天的校晨会升旗仪式上,保安叔叔和清洁工阿姨居然是他们的升旗手……

  “少先队工作要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把教育内化为自己的心灵感受和认识,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魏晴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做法,和孩子们的内心渴望和需求不谋而合。难怪孩子们喜欢她、崇拜她,认为不论什么事,只要是魏老师来参与或解决,一定会让大家开开心心。

  魏晴曾获得过“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提名奖、“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10多项荣誉。不过,让人感触最深的不是她获得的荣誉,而是觉得她更像是《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里,那个受孩子们尊敬和喜爱的校长先生。(新闻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01-1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