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老教师坚持八年回收旧教材


    1月16日,本报曾以《学期结束 旧教材都进了废品站》为题,展开一个关于旧教材循环利用的话题,这也是前不久召开的北京市人代会上一名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消息发出后,北京物资学院的一位退休老教师找到记者,分享了物资学院最近几年在旧教材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这位名叫杨洪璋的老教师是北京物资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利用关工委这个平台,他和一帮退休老教师们把高校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做得有声有色。早在八年前,他们就从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的角度,设立了“爱心捐助站”,号召毕业生离校时捐出旧教材、旧军训服和旧衣物。学校各部门也很支持他们,拿出4个库房供他们存货,学生社团出人出力,洗衣房免费清洗军训服,车队义务帮忙运货。八年来,这项工作逐渐完善,很多毕业生都热情捐献。每到开学的时候,他们的二手市场都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凡是贫困生都可以到这里免费领取二手军训服和旧教材。

    
     昨天,记者在物资学院看到了杨洪璋的库房,4间屋子里面堆满了旧教材、军训服和旧衣服。杨洪璋随便抽出一本书抖了抖,“你看,虽然是回收的,还是挺新的,一点也不影响下一个学生使用。”而军训服经过清洗以后,也跟新衣服无异。学生们捐献的旧衣服也大多样式新颖,干净整洁。“不光贫困生,就连普通学生都很喜欢这儿的衣服,要掏钱来买,可惜我们只送不卖。”

    杨洪璋已经成了物资学院有名的“破烂王”,谁有什么可以再利用的旧物都会想起他来。除了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其余的旧物也都物尽其用,被送到张家口万全县的贫困学生手里。

    对高校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杨洪璋颇有心得。“根据我们的经验,从毕业生或在校生那里回收旧教材,除了爱心捐助外,只要价格略高于收废品的就可以大量回收,并不是难办的事。另外,在校生还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教材直接换取将要学的旧教材,也容易办,我们都实验过。当然还可以创造很多办法,比如建立旧教材超市或由学校教材科直接收发旧教材……但是,要让全校的学生都能使用回收的旧教材,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需要学校组织一大批人有序地来做。”对于这个做事的人选,杨洪璋觉得爱心社、自强社、志愿者联合会、校团委、关工委等,只要有这份热心,都能承担这份责任。

    不过,旧教材的回收再利用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教材总是换,新版本的修订做得很勤。虽然新旧版本大同小异,但拿着不同版本的旧教材去上课,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麻烦。“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比如出版社能把需要修订的部分,印发‘活页’,”杨洪璋觉得,与节约资源、低碳环保、减轻学生负担的巨大作用相比,这些问题都是小事。(新闻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02-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