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教师走在家访的路上(图片由青岛九联小学提供)
【一周人物】这个世上,有一类人习惯于光说不做,华而不实;有一种人则会在认定了目标之后便执著地走下去,再难也不改初衷。王桂欣就属于后者。作为一名村小校长,王桂欣说,自己的最大心愿,就是要办一所农村最好的小学,让家乡的孩子们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乡村的教师和医生一样,越老越吃香,越教越让孩子们喜欢。说这话时,王桂欣目光如炬,没有半点犹疑——
■在城里生活得好好的我,不是和安逸舒适的生活过不去,而是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和玫瑰一样美好的梦想,那就是要为家乡办一所最好的学校,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
■一直扎根在心底的愿望开始蓬勃地向上生长,像玫瑰花枝一样分出了第二个枝丫——只要大家努力,农村教师一样也可以成为好教师。
■玫瑰花枝上又抽出了第三根枝条:我希望和我的教师团队一道,创造一个不老的传奇。将来,从九联小学走出来的教师,可以像医生这个职业一样——越老艺越高,越老越受欢迎,即使退休了,依然可以出去授课、讲学,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培训新教师,影响更多的人,辐射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益。
参加工作之后,我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人这一生,究竟可以发挥多大的能量?到底能走多远的路?
1979年,我高中毕业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普通教师、班主任做起,后来当了教导主任,直到成长为一名乡镇少先队总辅导员。
因为突出的工作业绩,1990年我被选调进了县城一所新建成的公办小学,1993年又被调入莱西市实验小学。在公办小学的15年间,我从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也深知农村孩子是多么向往城里孩子的学校生活。
2005年春天,一场台风掀翻了庄扶小学校舍的屋顶,学校被迫停课。面对破乱不堪的校舍,莱西市政府、教体局与青岛九联集团协商,由青岛九联集团投资兴建一所现代化新学校,并决定由我担任新校校长。同年8月,我离开莱西市实验小学,回到自己的家乡——沽河办庄扶小学做校长,并开始在此基础上筹建新学校。
在城里生活得好好的我,不是和安逸舒适的生活过不去,而是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和玫瑰一样美好的梦想,那就是要为家乡办一所最好的学校,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
当我走进当年曾经工作过,且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校园时,却发现校舍早已破败,硬件设施也很落后,全校20多个教师,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青年教师很少,老教师仍在挑着教学的大梁。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听课,我的心异常沉重,没想到,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多数教师居然还在沿用以前的路数上课,不仅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多年前比也几乎没有变化。并且奇怪的是,到了申报市级公开课的时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情,全校竟然没有一个教师敢申请,一个个都把机会往外推,并且都是一个腔调:“我不行,让别人上吧。”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边跑设计院,跑工地,外出考察,为建新校忙碌,一边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师资水平。新校建设进度很快,仅用8个月时间,土建工程便交付使用。
2006年10月,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搬进了这所堪与城市学校媲美的新学校。从此,学校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青岛九联小学。而我,一直扎根在心底的愿望也开始蓬勃地向上生长,像玫瑰花枝一样分出了第二个枝丫——既然学校主要问题出在老师身上,那么,就从打造我们农村小学自己的教师团队开始吧!只要大家努力,农村教师一样也可以成为好教师!
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知道,自己选定的这条路,不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坦途。要改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水平,也不会像变魔术那样简单。这意味着我和我的团队必定要披荆斩棘,伐木修道,走一段异常艰苦的坎坷路。
我开始在全镇范围内邀请有志气的年轻教师加入我们的队伍,不断给学校补充新鲜血液。一次次和教师谈心,一次次请来专家为教师们开讲座,拿出大量的经费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有名师参与的活动,鼓励教师买书、读书,学校负责报销费用。教师会上,我经常问他们:“请告诉我,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只要说出来,有条件,学校就一定帮助你;没有条件,学校也会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你。”因为,我想在教师心中种下这样一个信念: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名师的可能。只要有进步的愿望,校长就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你去实现。
如果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块美玉,那么,要让玉石展现出剔透纯净的本质,必然是要经历打磨的。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技巧,我在学校里提出了“磨课”的主张。“磨”,就是打磨,是千雕万琢、精工细作的刀刻。打磨教师课堂,就是要通过教师反复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改课,然后再上课,一轮轮循环往复,呈螺旋状递进,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掌握课堂结构,学习上课技巧,让教师在首先知道什么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争取上好相同类型的课。表面看起来,“磨课”磨的是课,但最终磨练出来的却是教师,是一个个优秀的、经得起检验的好教师。
斗转星移,转眼间五年时间过去了。五年里,九联小学无论是校园还是教师身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村子周边许多人家因为羡慕城里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都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里转学,但是现在,甚至有不少城里的人家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想把孩子转到我们学校里来上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我心里很清楚,是因为我们九联小学教师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还有过硬的素质和实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仅以2010年莱西市优质课比赛为例,我们一个小小的农村小学,11名教师参加比赛,其中5位教师获得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这正应了那句话:有实力,才会有魅力。
一个曾经不起眼的村小,有了今天这样大的发展,该满足了吧?但我没有。于是,玫瑰花枝上又抽出了第三根枝条——九联小学教师的成功,只是见证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分明是可以复制的。这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农村教师走上这条专业发展的道路,可以有更多的农村孩子因此享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我的第三个玫瑰心愿开始悄悄绽放:我希望和我的教师团队一道,创造一个不老的传奇。将来,从九联小学走出来的教师,可以像医生这个职业一样——越老艺越高,越老越受欢迎,即使退休了,依然可以出去授课、讲学,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培训新教师,影响更多的人,辐射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益。
其实,只要去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名师也多出自草根,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和土壤,每个教师都可以开出绚烂的花。
作为一名校长,我愿意为教师的成长浇水、培土、施肥。(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