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胡永锋:一位乡村教师的守望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63年2月

  ●任教学科:语文、数学、体育、音乐、思想品德

  ●从教地点: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

  ●任教经历:1980年至1985年在绥德县义合镇胡家沟小学任代课老师 1986年至2012年在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任校长

  人生箴言

  把美德和善行传递给孩子们,让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

  同事评价

  胡永锋老师心中有大爱,她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严谨,是大家心目中的女强人。她家中不幸,却把泪水咽在肚子里,微笑留在脸上,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为学校作出很大贡献,她是我们师生的榜样。

  ——绥德县义合镇中心小学校长郝文海

  学生评价

  党家沟小学有这样关心我们学习、生活、成长的好老师,是我们的福。胡老师为人正直,教学认真,她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她不但是位好老师,还像好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我们。

  ——党家沟小学党雨佳同学

  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山村小学——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

  “汽车上,新气象,座位不够互相让,大人让小孩,叔叔让大娘……”近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里笑声欢畅,童心荡漾,一位“大阿姨”正在与一群懵懂的孩子们念着儿歌,做着游戏,其乐融融。

  这位“大阿姨”就是党家沟小学的“掌门人”——胡永锋。

  在像这样的只有一位老师的学校里,胡永锋默默坚守了30多年,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无怨无悔地扎根大山,教书育人。

  说起胡永锋,党家沟村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无不动情。

  为了留守儿童,她选择了留守

  1980年,年仅17岁的胡永锋,带着对乡村教育特殊的理解和情感,成了绥德县义合镇胡家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1985年,22岁的胡永锋与该镇党家沟村的青年张保林结为连理。她的婆婆,正是在该村开办家庭幼儿园、获得“省级模范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常明芳。

  婆婆的幼儿园每天义务接管70多个孩子,这不但减轻了村民们的监管和劳动负担,更为孩子们开辟了幸福乐园。

  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常明芳的举动立即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全县幼儿保育工作做出了表率。

  刚过门的儿媳妇胡永锋,成了婆婆的有力“帮手”。久而久之,常明芳发现这个儿媳妇不仅做事干净利索肯吃苦,而且非常有爱心和耐心,这足以让她感觉欣慰。婆婆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儿媳妇,让她成为常家教育事业的第二代接班人。”

  1991年,党家沟幼儿园成功迁入村小学,实现了一体化管理。经过多年的磨砺和打拼,此时的胡永锋羽翼渐丰,她不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能手,而且还通过努力,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2006年,因农村适龄儿童减少,需要撤点并校,党家沟小学成了教学点。为了再次减轻村民的负担,防止留守儿童失学,胡永锋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留下。

  随着师资力量的缩减,胡永锋只能“一人一校”,开始了她的“独角戏”生涯。她一个人承担了幼儿保育和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这一教,又是7年。

  为活着的人活着,无论如何要尽这份责任

  说起学生,胡永锋有着无限的兴奋与激动。但谈到家庭时,胡老师却充满了伤感与无奈。

  与丈夫结婚后,胡永锋夫妻俩恩恩爱爱,生活幸福而美满。然而,2002年,她的丈夫突然因车祸撒手人寰。

  噩耗传来,她顿觉天旋地转。她无法相信,她的幸福生活竟是如此的短暂。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才8岁,而且还有双方的四位老人需要照顾。

  胡永锋强忍着泪水,硬是靠着一种信念、韧劲和毅力,逐渐挺了过来:“我要为活着的人活着,孩子需要关爱和呵护,老人需要关心和照顾,无论如何都要尽这份责任!”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办完丈夫丧事的第二天,在婆婆和家人的鼓劲和安慰下,胡永锋抹干了眼泪,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学校。

  “我无法割舍下孩子们,他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种希望和寄托。”胡永锋说。

  丈夫去世的一个月后,公公也因深受刺激,悲伤过度,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多舛的命运面前,胡永锋没有言败。一方面,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托起了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她还为学校里的事情操劳着。

  在公公瘫痪在床的5年时间里,胡永锋从未间断过对公公的照顾。常明芳说起儿媳妇胡永锋,眼里顿时充满泪水:“在老伴生病到去世期间,她像女儿一样,又是给公公喂饭,又是给公公洗衣、洗脸、洗脚、理发,样样都做。一次,老头子大便失禁,她不嫌脏,不嫌累,把公公从里到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胡永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孝顺,她尽守孝道的美德也让当地不少人动容。2010年,绥德县老龄委授予她孝亲敬老的“好女儿”“好媳妇”称号。

  为责任而担当,奉献就是幸福

  在孩子眼里,胡永锋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妈妈。

  一人一校,从早上到下午,胡永锋一直在学校。午饭吃的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稀饭、咸菜,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她希望腾出更多时间为孩子批改作业和备课。

  学校只有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教学采取复式教学法,胡永锋每节课都要给同教室的各年级孩子轮流授课,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这里上完二年级,再转到镇中心小学。

  复式班的上课方式难度较大,胡永锋潜心研究探索,克服教学困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语文、数学课上,她从实践入手,常常把孩子们带到田野、山间、小河边等,用最真实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了每天必上的两门主课外,胡永锋还会给孩子们上美术、音乐、礼仪和思想品德课,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受更全面的知识。

  胡永锋是个闲不住的人。2005年她通过函授上了电大,积极进取,广泛吸纳知识。如今,已近50岁的她,仍不断参加各种教育培训。

  胡永锋在幼儿保育工作中倾注了全部精力。学校有11个幼儿,胡永锋说:“幼儿园的孩子离开父母,很孤寂,要让孩子们在心灵的深处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的氛围。”于是,胡永锋成为了“八大员”:生活照料保育员、爱心细致教养员、精神文明宣传员、讲究卫生清洁员、体育锻炼教练员、智力开发科学员、热饭煮蛋炊事员和唱歌跳舞表演员。

  “守望校园、守望孩子、守望未来。”——在空旷的校园里,胡永锋默默地坚守了30多年。

  她从未想要离开。“这里的孩子,父母多半在外打工,走时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这些孩子需要我,乡亲们也希望我留下来,我不能走!”胡永锋说。(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09-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