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刘木兰:蕙兰山下34年的坚


     刘木兰:和学生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很健康。

  
        学生雷小环:刘老师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带扩音器上课的教师。

  校长蔡鼎明:刘老师做了两次肺部手术,一般人无法承受,但他仍坚守工作岗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出门就是800多米高的山,山民们世代在山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每个家庭最大的期盼就是培养好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34年,有一个人坚守这里的三尺讲台,右肺切除了三分之一,仍然无怨无悔,用双手托起大山的希望。他,就是出生于1961年的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东界岭中心小学教师刘木兰。

  从“教师爸爸”变为“教师爷爷”

  1978年,刘木兰进入杜家河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杜家河小学地处大别山深处,位于蕙兰山下,教学条件艰苦。34年来,他用爱心和汗水默默浇灌着这片土地,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他经常自豪地说:“村里孩子现在都是我的第二代学生啦。”

  “刘老师讲课声音大,有激情,我们都爱听。”杜家河村七组村民刘宋良回忆当年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说。如今,儿子刘锋跟他一样,也喜欢听刘老师的课。刘锋说:“刘老师上课给我们讲故事,下课和我们做游戏,我们都爱刘老师。”山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为照顾好留守儿童,刘木兰既当教师,又当爹妈,时光荏苒,他现在已经是学生们敬爱的爷爷了。

  由于学校经济十分紧张,无钱请人挑粪便,他当起了挑粪工。不上课时,他就跳进粪池一锹一锹将粪渣铲出来,再一担一担将粪便挑进学校菜园里。

  放学路上有一条河,每当洪水来临,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将学生一个一个艰难背过河,直至把学生安全送到家里。2003年,他带头捐款400元,并“强迫”村支书弟弟“化缘”1.8万元,在河上架了一座坚固的水泥桥。现在,学生过河再不用提心吊胆了。

  自掏腰包给老伴和女儿发“工资”

  2004年9月,麻城市调整中小学布局,刘木兰本可以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工作,但他主动要求留在杜家河教学点。杜家河教学点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46名学生,而老师只有他1个。他采用复式教学法,将三个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轮流上课,音、体、美一肩挑。他还利用晚上时间自学英语和电脑,犹如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

  在教学点的3年时间里,他“逼”妻子帮忙做饭,“哄”女儿帮忙代课,自己掏钱给她们发“工资”。

  因为山高路远,46名学生都在教学点吃午饭。为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主动成了一名编外生活教师,承担起了砍柴、烧水、做饭和照顾学生的重任。刘木兰在杜家河教学点工作了3年,妻子就在这里义务做了3年的饭。为安慰妻子,他时不时地从工资中拿出一点钱,说是学校发给她的辛劳费。

  2007年10月,刘木兰旧病复发,不得不住院一个月,但东界岭中心小学当时实在抽不出人来代课。学生的学习怎么办?

  刘木兰将目光转向中专毕业的女儿。那时女儿正在浙江一家公司当文员,每月工资3000多元。他给女儿打电话,让女儿回来帮帮忙,女儿不愿意。他急了,说:“不回也行,你爸住院也推迟一段时间,等你什么时候有空回来了,你爸再去住院。”女儿知道爸爸的脾气,乖乖收拾行李回来,当了“代课老师”。一个月后,他提前出院,作为安抚,他自掏腰包塞给女儿1000元“工资”,让女儿又气又好笑。

  住院、代课,并没有使孩子们的功课落下。当年期末考试,刘木兰所教的语数两科,在全镇都获得第一名。

  1996年,刘木兰被麻城市评为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麻城市道德模范,连续13年获得镇政府表彰。

  和学生在一起感觉健康又快乐

  常年的忘我工作,加上每天中午烧柴给学生做饭,长期烟熏使刘木兰患上矽肺空洞型病。2004年5月的一天,正在讲台上的他突然肺部咳血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当他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右肺被切除了三分之一,还被拿掉了一根肋骨。虽然胸前塌了一大块,但刘木兰的信心仍然满满,干劲依然十足。

  住院期间,刘木兰得到了将举行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的消息。伤口上还缝着线,手上还吊着针,床头还摆着监测仪,他就迫不及待拿起了书专心复习。妻子、孩子、亲戚劝他:“你命都快保不住了,还考什么?”他笑着说:“能成为一名公办教师,继续站在讲台上,是我一生的追求!”

  精神无敌。2004年8月,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之前的7月,他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这个坚强的汉子落泪了。

  因为经济状况捉襟见肘,他第一次住院,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就匆匆回了家,导致患上了软骨炎症。2005年4月,他再次接受手术,一大块软骨被切除,使胸腔更加塌陷。为控制病情,他每个月要吃近400元的药,长期吃药还产生了肾功能下降与血压升高等副作用。

  双手布满的疤痕,是他晚上打吊针、白天上课留下的纪念;嘴边的扩音器,则是他手术后讲课声音一高就喘不上气,怕耽误孩子们上课,自己花了100多元买来的。

  按照病情,他完全可以办理病休手续,但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晴,他充满了激情,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

  2007年教学点撤并,他被安排到东界岭中心小学任教。虽然身体较差,他仍要求当班主任,并教语文、品德、体育等多个学科,每周长达25课时,从不叫苦。

  “和学生在一起,我感觉很健康、很快乐!”34年来,刘木兰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成为商界、政界精英,有的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对此,刘木兰欣慰地说:“我的付出很值得!”(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10-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