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她便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左腿严重萎缩畸形,这个病伴随了她整整37年!而从1991年起,她便站立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且把讲台延伸到省内外,先后承担市级、省级、国家级公开课30多节,听课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福建南安市柳城中学语文教师杨淑芬克服身体缺陷,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给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近日,杨淑芬被评为泉州市劳动模范,而此前她曾荣获民盟中央“全国先进个人”、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1989年,杨淑芬考入泉州师专中文系,在校期间常常沉醉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难以自拔,阅读之余便写文章、编班刊。1991年,她分配到南安市仑苍中学任教,在课堂内外积极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不久,她便创办了文学社,创刊了文学报。“那时,没有打印机,只能用钢板刻印,我就亲手用铁笔在钢板上把师生的习作,一期期刻印出来。”杨淑芬说。
当老师免不了早自习和晚自修,经常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记不清多少个冬日的夜晚,她坐在讲台前投入地为学生们讲解问题,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下课后,当她站起来准备回家时才发现,血流不畅的左脚早已冻得失去了知觉。怎么办?杨淑芬说,“只能蹦了。在冬天呼啸的冷风中,我经常单脚蹦回家。”
更让她痛苦的是,由于左脚踝内翻畸形,长期受力都在一个点上,久而久之,那个点就会结茧。然而,每隔一段时间,老茧会脱落一次,脱落时会裂开一两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经常将袜子浸湿。于是,她经常要用纱布一层层将脚底包扎起来,然后穿上鞋子,伴随阵阵钻心的疼痛,走上讲台。
“然而,一上讲台,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立刻就会忘记疼痛,以饱满的热情、亲和的微笑去面对学生,把乐观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爱传递给学生。”杨淑芬说。
由于痴心教学,杨淑芬渐渐地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常常创造美丽的课堂。从2002年起,她便承担了各级现场公开课,并应邀到省内外开设公开课,多堂现场课及评课被刻录成光盘,作为培训资料分发给教师。
有一次,杨淑芬应邀到广东省茂名市6个乡镇上现场公开课,在教学阅读课《你是你的船长》时,她以激情唤起学生的激情,在1790多人的听课现场,各乡镇的学生们却都能专注于文本,对课文的感悟谈到声泪俱下。
30多年的跛行,杨淑芬左边的髋关节渐渐地脱位,病情于2006年开始恶化,到2008年初已间歇性地无法行走。随后,她赴上海就医,被确诊为左髋节已半脱位,连同原有的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先后动了一个髋关节手术,一个踝关节手术,住院43天。期间,她忍受着剧痛,仍用手机短信与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勉励他们认真备考,全力以赴。
手术很成功,杨淑芬康复了!在搞好教学之余,她常受邀到省内一些中学开设有关中考与高考作文讲座。“教育可以成就学生,也可以成就自己。教书于我也是享受,常看书、常和学生在一起,我在教学上就常有灵感而且灵感不断!”杨淑芬说。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