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桑洲中学,梅建芳老师的工作和别的老师有些不一样,除了在学校上课,从2011年开始,她还每周一次到七八里外的麻岙村上门送教,因为那里有她的一名编外学生——14岁的智残儿童陈英匡。
9月5日上午,上完两节课的梅建芳又出发前往陈英匡家里。她随身带着早就准备好的一个篮球、一袋积木和两大袋零食。
山路弯弯,到陈英匡家,梅建芳需要骑二三十分钟的车。
“来,匡匡,看老师给你带什么来了。”梅建芳充满怜爱地将孩子从小屋带到院子里,一一递上积木、零食。
陈英匡拿起一包吃的,撕开包装就往嘴里塞,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一包,将空袋子往地上一扔,就去拿第二包。
“匡匡,垃圾应该扔哪里?”梅老师指着地上的空袋子问孩子,这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居然弯腰将袋子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对,匡匡真棒!”得到老师的表扬,陈英匡高兴地咧开了嘴。
“来,我们画画吧。”梅建芳将匡匡拉到一张小凳子前,拿出一支笔和一本小本子,她耐心地把着孩子的手:“这是1、这是2……匡匡画张画给老师看看吧。”陈英匡拿着水彩笔在本子上涂画起来。“匡匡画的是草吗?”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
回学校路上,梅建芳跟记者说起陈英匡可怜的身世。她说,匡匡生下来就患脑积水,智力残疾。更不幸的是,后来,他的爸爸得重病去世,妈妈独自在外打工以抚养儿子。与匡匡相依为命的爷爷和奶奶都是重病在身,一家人处于赤贫状态。按年龄,匡匡今年应该上初二,可他的智力只有三四岁的程度,所以,梅建芳每周一次上门,也不为了教他什么知识,主要跟他进行情感交流。每月一次,梅建芳还会组织自己班上的学生上门与匡匡一起玩。这些同龄人的到来,让匡匡特别开心。
据宁海县教育局同志介绍,宁海县像陈英匡这样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学龄儿童有34个,基本上在农村。目前,有50多位老师像梅建芳一样每周一次送教上门,给孩子送去特别的温暖。
梅建芳说,虽然给匡匡送教上门是额外的工作,但每次看到孩子快乐的笑容,她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