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张荣祥:深山岩壁 “蝴蝶草”


蝴蝶草,又名石白菜,是生长在伏牛山区岩壁上的草本植物,夏秋时节绽开蓝色的小花,一年四季不败,悄无声息中为山民们奉献着绿色和光彩。

年逾60的张荣祥,就被当地人称为蝴蝶草。他默默坚守深山小学43年,先后无偿照顾40多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助500多个山里娃走出大山,把青春年华无私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就是想为山里孩子的人生垫高一步

早春季节的马亚山,被柞木、灌木和野草覆盖的植被还没来得及返青,只有那些紧抓石壁、顽强生长的蝴蝶草已变成紫褐颜色,急着报告春的讯息。

在狮子河边,张荣祥向记者讲述着关于他自己和这所山村小学的故事。

1969年,18岁的张荣祥初中没毕业,就在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仓房村小教学点当一名代课教师,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1979年,张荣祥成为民办教师,教一、二、三年级复式班20多名学生,领取每月5.5元的工资。1981年,距离前坡组3公里的皇路顶分校点成立,张荣祥被乡里派到那里兼课,一人在两个分校点任教。

为把两个分校点的孩子都教好,张荣祥对每周的工作时间做了统筹安排:先在前坡分校上周一、周二两天课,由母亲负责做饭,兼管14名学生的三餐和住宿;等把学生作业布置完毕安排放学之后,再到皇路顶小学上周三、周四两天课,同时承担起6名学生的吃饭和住宿管理;周五、周六再和下一周循环。

这样,张荣祥就像织布的梭子,不停地往返、交叉、循环。3年时间,风雨无阻,他累计培养40多名学生,直到1983年皇路顶分校点撤并。

崔庄中心学校教师黄晨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为了维持全家人和学生的生活,张老师曾种植天麻赚钱补贴家用,因为肯钻研、懂技术,他很快成为当地首个万元户。生活富裕了,儿女们嫌他太苦太累,多次劝他放弃教学,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张荣祥之所以坚定一辈子从教的信念,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令他感慨的事。

当时,他在摸索种植天麻的过程中,曾为遭遇失败而苦恼。有一次,张荣祥偶然看到县农业局办的报纸上有天麻种植技术的文章,他就照着上面的介绍进行一番尝试,不料竟然取得了成功。这让他深切感受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想:我一个成年人尚且如此需要知识,孩子们成长不更需要吗?我要是不干了,村里的孩子们谁来教?从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无论外界有多少物质利益的诱惑,张荣祥再也没有产生过放弃教学的念头,而且一干就是40多个年头。

上世纪80年代,乡里在仓房村小设点,利用周末开展教材教法学习活动。每次,张荣祥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一口气奔走5公里多山路,准时赶到那里参加学习。这项活动隔一周举办一次,持续3年之久,为此,张荣祥多跑了300多公里山路。

累吗,值得吗?想想后悔吗?记者问张荣祥。

跑这么多路真是很值得。张荣祥几乎脱口而出,因为参加学习可以使自己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为孩子们传授更多新知识。

正因你自己拥有了长流水,才让山里的孩子们得到一杯水。是这个道理吗?记者引导了一句。

真是这个道理。我能想到,但说不出来。张荣祥憨厚地回答,我是个山里人,做不了什么大事,就是想为山里孩子的人生垫高一步,让他们有了知识,长大后,从小处讲能过上好日子,从大处讲能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乡中心校的人介绍说,在张荣祥的培养下,前坡和皇路顶两个组方圆5公里的青壮年全都脱盲了,适龄儿童少年全部上学,很多到山外升学、深造,他们当中不少人参加了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张老师对娃,比俺这个当爹的都好!

出现在仓房小学校园的唯一成年女性王兴玉,刚开始被记者误认为是新调来接替张荣祥的女教师,细问才知,她是学校唯一的住校生、二年级学生杨晨的母亲。作为学生家长,46岁的王兴玉不仅是张荣祥的邻居,还是他当年教过的学生。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普九如火如荼地进行。张荣祥所在的山区百姓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不让女孩上学,条件差一点的家庭连男孩也不让上学。为了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张荣祥每学期开学前后都要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动员学生上学,苦口婆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很多学生都是经过张荣祥的多次家访、反复动员才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王兴玉就是那个时候张荣祥动员入学并教出来的学生。如今,王兴玉的孩子之所以没有到25公里外的县城去上学,就是因为学校免费提供了一间屋子作为他们母子做饭、住宿的地方,这样,便省去了到县城上学租房、来往车费等每年约上万元的开支。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1万元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哩!张荣祥一边说着,一边带记者走进母子俩的房间。他说:条件简单了些,可是对他们十分重要。

张荣祥告诉记者,山里人家,虽说是靠山吃山,但一年挣不了多少钱。

听说记者来采访张荣祥,前来接学前大班孩子的家长李书娜告诉记者,山里的冬天常常下雪,路面积雪长期不化,阻断了孩子们上学的道路。每次大雪过后,张老师都要花上一天多的时间清扫学校周边三条路,方便孩子们上学。

孩子渴了,他给烧茶;饿了,他给弄吃的;连衣裳破了,他也给缝好。张老师真是孩子们的义务保姆啊!李书娜感动地说。

校长赵运刚告诉记者,前几年住校学生多,每当秋季开学的前一天,张荣祥总是肩挑行李和家长们自发送来的粮食、蔬菜,告别妻儿老小,领着孩子们下山。学校给了他们两间房子,一间当厨房,一间当宿舍。到学校后,他总是先给孩子们安排住处。刚开始,年龄小一点儿的孩子经常哭着闹着找妈妈,他便抱在怀里哄,直到孩子睡着。

问题接踵而至,夜里,跟张荣祥睡一个被窝的小男孩会把尿撒到他身上,他只好把孩子挪到干燥的位置,自己睡在潮湿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张荣祥就要起床为孩子们做早饭,还要帮他们穿衣、系鞋带,指导他们叠被、洗脸、刷牙。等洗碗、刷锅的活儿干完后,张荣祥再带着孩子们进教室,开始一天紧张的教学工作。

一周结束时,张荣祥还要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就是把9个孩子带回5公里外的前坡组。那是一条荆棘丛生、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师生10个人一起,走一趟就得花上3个小时,两处险峻狭窄的悬崖,长度达200米,朝崖下望一眼就让人胆寒。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张荣祥每次都要提前守在崖边,看护孩子们顺利通过,年龄小的孩子他还要背过去、抱过去。6年间,在他的带领下,9名孩子没有一个摔过跤受过伤,反而是张荣祥自己,无数次累得腰酸腿痛,无数次汗流颊背,无数次跌倒、爬起……

每天,太阳在东山岭上冉冉升起,又在西山崖上缓缓落下。在这偏远寂寥的山沟校园里,张荣祥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直到2008年,从山上带下来的9名孩子全部都去乡联小上五、六年级了,张荣祥才结束了漫长的义务保姆生活,结束了漫长的学生路队护送。

张老师对我们比对自己的儿女还要亲。曾经跟随张荣祥上了5年学的小伙子赵闯一提起老师就感慨万千,他常常一边做饭一边给我们讲解学习上的疑难点,每天晚上把我们安排睡下,再去备课批改作业,晚上不到12点从不休息,夜里还得起来叫醒学生小解,以防尿炕。晴天时得为尿炕的孩子翻晒被褥,雨雪天还得生火烤干,真的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

而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刘大壮回忆起张荣祥接送孩子的往事,用山里人耿直的表述方式说道:张老师对俺娃,比俺这个当爹的都好!

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不在意是否退休

张荣祥的老母亲今年已是85岁高龄,半身瘫痪,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时刻有人照料。他们弟兄三个,按照当地赡养老人的习惯,每人每年轮流赡养4个月。由于他始终在上课,老人轮到他家时,便只好花钱请保姆伺候老娘。在他心目中,班里的孩子们永远是天大的事情,决不能因私请一天假、误一节课。

妻子生来痴呆,而且6年前就患了食道癌,这对他这个把工作视为第一重要的人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0136月的一天下午,正在教室上课的张荣祥突然接到校长通知,说家里失火了,让他赶紧回家一趟。他回家连夜清理了被烧的房子,安排好妻子的生活便很快返校。校长让他写一份材料报请乡里弥补一些损失,他却摇摇头说:不写不写,咱个人的事,不能沾公家的光。

工作固然重要,可是家也要顾呀!面对记者的感慨,张荣祥说:老娘偏瘫卧床,我没有好好照顾他,呆傻的妻子跟我一辈子,老了却患上癌症,我也没有很好地陪在她身边。可谁让咱是个老师呢?

按理说,2012年已满60岁的张荣祥应该退休了,可是因为山区教学点实在缺人,乡中心校便希望他再奉献一年余热,他答应了。

到了2013年底,张荣祥延续一年工作的时间也到了。因为山区小学2014年春季学段没有额外的编制,只能等到今年暑期才能补充新教师。乡中心校领导征求张荣祥的意见,问他能不能再坚持一个学期。

别说是一个学期,就是一年两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二话没有,不在意是否退休。张荣祥看着眼前天真可爱的娃娃们,几乎是不加思考地就答应了下来。

中心校领导综合考虑张荣祥和仓房小学的实际情况后,决定让张荣祥半退休,就是平时在家休息,随时做好回学校上课的准备。

如今的仓房小学,共有3名教师,39岁的校长赵运刚,家里80岁的父亲患糖尿病加中风偏瘫多年,母亲天生聋哑,妻子又身患多种疾病住院治疗,正读初三的孩子又需照料,他常常是早5点半起床给孩子做好饭,然后去医院为妻子办理好当天的打针吃药诸项事情,再回家照料父母。今年56岁、从教39年的教师肖金鉴,年届八旬的父母亲同样靠他赡养,母亲经常靠插胃管治病。

就这样,现在的仓房小学经常会出现老师照顾不过来两个学前班和一、二两个年级学生的情况,便不得不隔三岔五请张荣祥再回学校搭把手。张荣祥总是有求必应,继续在他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于是,他在仓房小学那个简陋得令人心酸的办公室兼卧室便仍然保留着。

采访完张荣祥和仓房小学,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专门爬到山坡上去寻找那被人称道的蝴蝶草。在一个悬崖边上的石缝里,真的就看到了蝴蝶草,虽然是寒风凛冽,但它竟然还泛着绿色!在周遭泛黄的枯草中,令人眼睛一亮。

记者分明看到,在伏牛山区,在汉水上游,到处都生长着这么一种不张扬、抗寒霜、造福人类的蝴蝶草!(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4-03-1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