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到乡村学校深入了解师生们的生活是我多年的夙愿,这次终于有机会去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孟门中学调研。置身火热的中学生活,感动着师生的酸甜苦辣,我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缩短城乡差别路漫漫长长。
校园里,总能听到一位女教师爽朗的笑声,总能得到她嘘寒问暖的关照。慢慢地,我走进了她的内心,知道了她的故事。她叫车银爱,山区任教20年,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用“爱的教育”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蓝天
车老师上学期间一直品学兼优,特别是英语成绩特别好,但高考时却以五分之差落榜了。就在20岁的她为未来梦想感到徬徨时,却听说乡下普遍缺英语老师,就义无反顾报名参加了县乡村英语老师培训。培训结束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县教科局择优录用为孟门中学英语教师。
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也深深热爱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她以校为家,甘当红烛,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她一直奉行“爱的教育”,用真诚的关爱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乐学、会玩、善思求新,真正实现了学生由“让他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采访中,她的孩子们提到车老师,无不眉飞色舞,从心底里荡漾出一种由衷的兴奋和快乐。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敢和自己亲近,从而喜欢她,更进一步喜欢她的课,车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并且坚持不懈,乐此不彼。她生性爽朗,爱说能说,特别幽默,开始教学后,她更是和学生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逐渐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与信任。学生甚至会模仿她的一言一行,她脖子上经常挂一把办公室钥匙,不几天,班里所有学生的脖子上也都陆续挂了一把钥匙。学生们还主动先完成她布置给他们的学习任务,常常让她感动不已。
信其道必先解其惑。车老师表面大大咧咧,其实心很细,是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每每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她都耐心地跟他坐下来谈心,设身处地地帮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针对部分学生厌学、早恋、乱花钱、上网成瘾,她冷静对待,换位思考,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疏导帮助他们认识早恋和网瘾的利与弊,使他们内心有所触动。她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回家后发现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可又沟通不了,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经常是给了钱就匆匆返城了,既没有时间,更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学生心灵深处。”对单亲学生和留守儿童,她坚持每周必谈一次话,经常给予她们心灵上的关爱,当他们情绪不佳的时候随时主动谈话,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每一份压力,帮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车老师认为,读好书就如广交益友,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习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与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让他们由内而外散发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理,心胸开阔,知识和能力自然倍增。古人云:“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诵《百家姓》,以便日用;懂《千字文》通晓义理。”读经诵典能唤醒麻木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她教的劳动技术课本来没有教材,她大胆地尝试在课上把国学中的宝贵思想引荐给学生,和大家一起读古人的感人故事、背古人的名言语录、析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感悟。她带的每一个学生,几乎每人都能很轻松地背诵几百首唐诗宋词。在读经诵典中,大家陶醉着、被感动着,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都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用责任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
在学校期间,她曾到县里、市里各进修过两年,后来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文凭。没生孩子之前一直教英语课还兼任班主任,几乎年年带初三英语。33岁生孩子以后为了能更多的照顾家庭,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英语教学,改教劳动技术课,并负责全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她内心很想干一番事业,但爱人经常不在身边,受家庭限制,她只能安于现状,把一部分精力都放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了。
她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怎么会爱别人的孩子哪,所以再难她也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业余时间,她看了很多培养孩子和教育学生的书籍,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传世锦文千年历》等。每天她无论刮风下雨总是高高兴兴的,她发现母性会让一个女人变得无比可爱,母爱会让世界变得无比温馨。她每天上班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下班后就尽力把家庭照顾好。周一到周五她和儿子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周末回家。儿子在附近上小学,每天她自己做早饭,打豆浆、煮牛奶、做稀饭,换着样做,乐此不疲。中午11:30孩子放学后接回来,自己做午饭。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后,2:40送孩子上学,晚上6:00再把孩子接回来。向所有的母亲一样日复一日,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一开始她考虑过想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念小学,但是想到那里的教学质量虽好,可班容量太大,老师根本关注不到每一个孩子,这样的教育必定有漏洞,所以她最终选择就近上学。孩子放学后,她会让儿子在《中国统一教育网》学习北京名师的视频课程,与白天所学课堂同步,和前沿教育接轨。她希望能在不满意的教育现状下,尽量给孩子创设较好的教育环境。但她绝不会把孩子总关在家里天天上网学远程教育,因为她很明白正常的小学生活能够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群体生活的能力,可以为他将来步入社会后能与人友好交往、愉快合作奠定重要的基础。
另外,她非常想让孩子有个业余爱好,遗憾的是当地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周末带孩子去县城参加辅导班,不仅往返县城交通不方便,食宿也是个问题。总之,为了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不仅要承担很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要有诸多不便,考虑再三只能无奈放弃,她很羡慕城里的孩子能有机会学习那么多东西。
另外,她每周甚至每两周才能与爱人和公婆团聚两天,每次回家她都任劳任怨、高高兴兴地主动承担所有家务活,用不断的辛勤出和女人的温柔善良缓和化解各种家庭矛盾。
用丰富的业余生活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她业余爱好非常广泛。静的时候,喜欢看国学经典和历史方面的书,如《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俗话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嘛。有兴致时还练练硬笔和软笔书法。《焦点访谈》、《社会与法》、《百家讲坛》、《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是她的知识窗口,陪伴她走过了许多岁月,也为她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动的时候,她喜欢打乒乓球、跳绳、跑步、爬山等。还喜欢当地的民间文艺扭秧歌、唱秧歌。但她从来不玩游戏,不看电视连续剧。
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尽管没有大城市里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无论身处何地何境都能让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加精彩的精神上的巨人。如此爱生活、会生活、爱学生、会教育学生的老师,竟深藏在落后的乡村学校,十分难能可贵,她是大山深处的红烛,是吕梁山麓的精神,她像一朵高洁的杜若,特立独行地盛开在深山,沉静而芬芳。
夜晚的孟门宁静安详,远山在暮色的笼罩下只留下一道清晰的轮廓,山间静谧的南山寺犹如一只巨大的蟾蜍,面向东方,奋然而起。不远处的黄河如母亲坚实的臂弯,用力一兜,把这片土地紧紧地揽在怀里。
而此时的孟门中学灯光辉煌,孩子们在教室里或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习题,或安静地奋笔直书。乡村教师们在十几间教室里,做着一天中最后的总结……
临来前,我的生活出现了很多无解的方程,希望能寻找答案,经过七天的洗礼,面对如此生存条件还依然积极乐观的乡村教师,我所有的无解命题都迎刃而解了。他们丰盛的精神将永远修正我的人生轨迹,我的心和他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