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乡村教师赛买提的乐与愁


近日,记者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采访时,偶遇33岁乡村教师亚森江·赛买提。征得同意后,记者决定跟随他上一天班,近距离观察一名乡村教师的一天。

42日,星期四,北京时间早上8点钟,天刚蒙蒙亮。

赛买提被手机里的闹铃叫醒,匆匆吃了点早餐,便骑着摩托车,与爱人一起把7个月大的小儿子送到岳母家。“爱人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孩子没人带,只能让家里人轮流帮着看护。”赛买提对记者说。

安顿好小儿子,赛买提把妻子送到汽车站,他的妻子每天早晨要搭乘县城开往乡里的班车,到乡中心小学上班。

送完妻子,赛买提急忙赶回家,他还要送大儿子去上幼儿园。

把大儿子送到幼儿园,已经930分了。“得赶紧往学校去,要不然要迟到了。”赛买提一边说,一边发动摩托车。

赛买提是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巴哥艾日克村小学的一名汉语教师,他的家离工作的学校有20公里。

虽然已是4月,然而在乡间道路上,早晨的凉风吹打在脸上,仿佛风也增加了重量,打得脸有点疼。

10点,赛买提到了学校。

这是一所普通的村小。除了教课,赛买提还担任两个班的副班主任。

第一、二节是四年级(2)班的汉语课。两节课之后,赛买提拿起工具修理学校的电脑,“电脑坏了,无法接受远程教育资源,得快些修好”。

午饭时间,村里没有饭馆,学校食堂的营养餐是供学生吃的,赛买提的午餐是从家里带来的一个干馕饼。

下午3点半,赛买提有一节科学课。下课后,他又去维修了学校广播室的电线。由于学校有一名女教师正在哺乳期,赛买提还承担了二年级(1)班最后两节课的任务。

晚上7点半,忙了一天的赛买提骑上摩托车回家。

晚上810分,到了县城,他便直奔幼儿园去接大儿子,孩子已经在幼儿园等了他快一个小时了。

33岁的赛买提已经在村小教了13年书。“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教会他们做人,是一件幸福和快乐的事。”赛买提说,“在村里,教师很受村民尊重,看到学生健康成长,心里很有成就感。”

“也有不少困难。”赛买提说,“爱人在离家25公里外的乡中心小学当老师,中午没办法回家喂奶,孩子只得喝奶粉,而且常常要放在亲戚家,这也不是长远的办法。”

除了孩子的照料问题,家里的开销也让赛买提感到很大压力。

他的工资有3600元左右,拿到手2837元,妻子的工资和他差不多。

赛买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下来,骑摩托车油钱要500多元,中午吃饭要400多元,大儿子保育费要460元,小儿子奶粉钱也要500多元。妻子的开销比赛买提还要大一些。

2011年,赛买提在县城贷款买了一套住房,每个月要还款1700元。如今,他每个月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还房贷的钱留好,剩下的工资再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依次安排使用。

“我和妻子的工资不够开销。”赛买提说,“如今,我还欠着老人2万多元钱。”让双方父母给补贴,这让赛买提有些抬不起头。

由于赛买提上班的路途比较远,他的交通补贴是300元。

“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开支,但与过去相比好多了。”赛买提说,“我们和当地乡村干部一起,被纳入补贴行列,这对改善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前几天,我从新闻上看到,党和政府正想办法改善乡村教师的待遇,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这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谈到未来,赛买提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妻子调到离家近一点儿的学校,这样中午她可以照顾孩子,我们夫妻俩也都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了。”

记者了解到,麦盖提县总共有4300名教师,其中乡村教师3000名左右。这3000名乡村教师大部分需要骑摩托车上下班。类似情况,在南疆地区都比较普遍。(记者 蒋夫尔)

《中国教育报》2015411日第1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5-04-1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