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做教育,师生的快乐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我们要建一所有情感的学校,要做一名有温度和责任感的师者。”这是北京市平谷第三中学校长韩同宇常说的一句话。
快乐第一位
韩同宇说:“这可能跟我最初的职业体验有关。当教师的最初几年,是我工作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时期。我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是在一所山区中学教书,快乐的原因是教学和学生的考试压力都没现在大。那时我一上班就带初三化学,当了三年班主任,随后又当了六年德育主任。可能是我课上得好,和学生关系处得好,自己一心一意地帮助孩子们考一所好学校,因此,尽管当时升学机会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我所教的班、所在的学校升学率并不低。”
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已经担任平谷四中校长的他却觉得,快乐正在离自己远去。究其原因则是:“家长和社会,越来越把孩子的终身幸福押在九年或者十二年的学校教育上。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都在拼命地追求分数。”
2005年3月,韩同宇参加了由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初中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在这次长达数月的进修中,他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学生在校期间,其经历是否健全、充实,是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比成绩重要得多。可以说,从那以后,我由关注分数转为更关注人。我特别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决定人一生是否幸福的指标是性格;决定人一生是否能取得成就的指标是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和性格,小学是初步形成期,中学是定型期。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颠覆已经形成的性格和习惯。”
和谐最重要
如何让师生们快乐呢?韩同宇说:“要营造和谐的校园关系,包括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平谷三中作为大校,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人多的优势,提倡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同时,为了克服文人相轻的弊病,校内不会在教师队伍中评三六九等,而是提倡跟全区去比。比如在考试成绩上,尽管两位教师之间有差距,但是只要都位居全区前列,那么,这两位教师在成绩考核上就都是优秀的。“有时候,两个班的平均分就差那么一点点,学校还要排出个名次,实在是有害而无益!”
尽管淡化了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避免了他们之间的恶性竞争,但是作为拥有三百名教职工的大校,难免会有因为工作方式和性格差异引起的矛盾冲突,这时候就要靠校长、靠干部采取各种方式,依靠教育的力量去化解。
学校曾经发动全体师生为两个需要换肾的孩子进行捐款。一个孩子已经从学校毕业,在读高中期间得了重病,孩子的父亲找到学校,希望获得帮助。学校行政会很快通过了捐款方案。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考上大学。
另一个孩子,当时读初二,同样得了肾病需要换肾,但是巨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在行政会上,有的老师反对为这个孩子捐款,理由是这个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一无是处。韩同宇当时就说:“我们现在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是挽救一个生命。如果我们不伸手相助,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没了。”最后的结果是全校师生捐了13万元,这个孩子也顺利完成了手术。
在生生关系上,学校将对特殊学生的关爱程度作为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指标。韩同宇说:“每个班难免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有身体素质不好的,有智力相对较低的,有心理健康方面不足的。怎样对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帮助,一直是我们研究和关注的对象。”现在,令韩同宇自豪的是,如果有学生崴了脚,受了伤,家长根本不会再担心孩子在校生活是否方便,也不用把孩子从教学楼背上背下,因为班里的孩子们会自觉照顾同学,为其在校的生活提供便利。学校把学生培养好了,家校关系自然也好了。
关注很迫切
学校的人都知道,自推出一名党员要联系一两名孩子的活动后,韩同宇所带的孩子为他争了一口气。当然,这名曾被很多老师不看好的学生,自己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韩同宇多次跟人讲起这个故事:“我联系的孩子,是一个成绩很差、比较懒散的男生,他最突出的缺点是总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找借口,令老师和家长很头疼。我当然希望他成绩有进步,但是怎么恰如其分地关注这个孩子,就要考验教育者的智慧和技巧了。于是,我制造了一次意外的相遇。一天,初中三年级进行体育考试。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喜欢打篮球,就若无其事地溜达到操场边,欣赏了一会儿他的球技后,就把这个男生叫到跟前,先夸了他几句,然后又问他叫什么名字。最后走之前,我对这个男孩说,今天就算认识了,以后我会随时了解你在校以及在家的表现。那孩子肯定知道我是校长,当时他的反映既兴奋又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韩同宇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到校后都会到各个班级转一转。从那以后,他每次转到这个孩子所在班级的时候,都会留意这名学生。平常遇到了,则尽量避免和他谈成绩,而是聊人生目标、他的家庭以及学校生活,并有意识地了解他的缺点,鼓励他改正。慢慢地,这个孩子和他亲近起来。月考完了之后,会主动向他汇报成绩。而韩同宇对于其成绩的态度是,好的时候鼓励,不好的时候也会报以无所谓的态度,不作任何批评。就这样,这个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各方面进步自然很大,最后考上了高中。
从韩同宇身上,大家看到,作为一名教师甚至校长,力所能及地去关注更多的孩子,给予他们正面的影响,激发他们向上的力量,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最为迫切需要的。(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