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一位乡村教师和44项国家专利


      周五快放学的时候,班主任熊彩宝照例在叮嘱学生注意交通安全的同时,不忘了布置周末的科技创新家庭作业。他让学生们一定要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只有在劳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才有创新的点子。实在想不出新点子,就帮我想一想用什么样的筷子才能顺利的夹起花生米。”

  熊彩宝是湖北十堰竹山县楼台乡沧浪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2014年,他所带的班上有8名同学因获得国家专利而享受到中考加分,占十堰市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人数一半以上。10年来,他所带的学生共获得44项国家专利。

  熊彩宝是90年代师范毕业生,刚开始工作那几年,出身贫寒的他一边教书,一边想着如何帮助家里脱贫致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新闻里得知有一个人的一项专利卖了几十万元,从此,他就做起了“科技发明致富梦”。没过多久,爱琢磨的熊彩宝就发明了一种两用香型钢笔,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种钢笔既能写数字,又能写书法,还能提神醒脑。熊彩宝踌躇满志,决定寻一个好价钱出手。他自费参加了多场科技成果展示会。其间,有人愿以出5000元的价格购买,他也没有舍得卖。而那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不过300元。直到第五年,他在实在交不起专利保护费之后,不得不放弃专利。

  靠科技发明不仅没能让家里摆脱贫困,反而背上了不少债务,熊彩宝一度感到非常失落。2005年,十堰市开始对中小学生发明国家专利免收申请费,并给予10分的中考加分,以鼓励广大青少年创新发明。那一年,熊彩宝刚好任初一年级班主任,满脑子装的都是升学率。这种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又能获得中考优录的办法,让他这个曾经的“科技迷”一下子来了劲。他要将自己搞科技发明的经验运用到学生身上,让家乡更多的孩子通过科技发明考上更好的学校。

  熊彩宝至今还记得第一件由他辅导出来的学生国家专利。当时,班上一些学生字写得歪三扭四不说,还老是超出方格边界,熊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成效不大。在一次班会课上,他将这一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练书法,有的说要加大惩罚力度,还有的说要统一使用钢笔。对于这些老办法,熊老师都不太满意,发动学生课下继续思考。第二年,学生李笑天提出的在作业本上的方格四周各加一短竖的想法,得到了熊彩宝和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并最终以“4T书写格”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同一年,学生李笑天还想到在原有的饭盒下加一个贮存开水的装置,以解决家长送来的午饭容易凉的问题,也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熊彩宝决定大干一场。初中有一篇课文叫《斜塔上的实验》,讲述的是伽利略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勤于实践的故事。对于这样的题材,将科技创新“当饭吃”的熊彩宝比任何语文老师都上心。他甚至不相信伽利略,也要带学生做大小球落地实验。每逢学生上课疲惫的时候,或是学生晚自习的最后时间,他就要抛出他的新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清醒过来,或在思考中进入睡眠。他利用班会,启发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畅想理想的校园,帮助他们寻找创新的源泉。到那一届学生初三毕业,熊彩宝所带班级全部学生28人中,先后有13人获得国家专利。

  有一段时间,熊彩宝发现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创新的源泉行将枯竭了。结合自己的创新经历,他将学生的视野延伸到校外,通过布置家庭创新作业,督促他们回家后参加劳动,从中发现生活难题,寻找创新灵感。他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发现美、创造美,在石头上作画,在树根上雕刻,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013年,熊彩宝将辅导对象从初中提前到小学三年级,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广泛开展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2014年,楼台乡三台九年一贯制学校聘请他为兼职科技创新辅导员,并很快为该校辅导出5项国家专利。然而,面对这一项又一项的国家专利,熊彩宝没有忘乎所以,更不敢把主要功劳归为自己一人。因为在已经申报成功的44项国家专利中,有些确实是他提出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教师他始终没法解决,而最终是由学生想出的办法。“即使是最偏远的山区学生,也从不缺乏创新发明的智慧!”他说。

  2014年毕业的那一届,熊彩宝所带的学生共有14人获得国家专利,除8名获得中考加分外,还有6名学生因多种原因没上普通高中。但身为辅导教师的熊彩宝并没有为他们没能享受中考加分而惋惜。因为当年他辅导的第一个获得国家专利的李笑天同学,尽管初中毕业后没有能上高中,甚至也没有读中职,但如今已是身价过千万的铝业公司老总。

  “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让他们养成了动手动脑的习惯,这无论是对他们的学校学习,还是以后参加工作,都会受益无穷!”他说。(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6-05-2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