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唐江林:“多元启智”搭成长阶梯


个人小传

唐江林,先后担任四川省江油市长钢高级中学、绵阳普明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校长。2012年11月至今,担任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画龙点睛:

    以实干立身的书生校长

    刘彭芝

在我的印象中,唐江林校长并不仅仅是一位校长。

他是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的校长,也是四川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书生气十足的他,挺拔儒雅,且个性十足。他对教育有理想、有情怀,并因为这份理想和情怀,在教育之路上,他一改书生的文弱形象,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前行。他的教育实践步履不停的背后,是他对教育事业的钟爱与担当。

唐江林校长31岁就当上了副校长,4年后开始担任正校长。在他的校长履历上,不仅有绵阳南山中学这样的百年老校,也有子弟校、薄弱校和民办校。他凭着实干与智慧,从创办新学校到接手百年名校,遇到过一系列办学难题,经历过一次次艰难跋涉,最终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式发展——他让绵阳市城郊薄弱校普明中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让无品牌、无名师、无名声的“三无”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成功跻身于全国外国语学校22强,让有“百年南山”之称的绵阳南山中学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稳步前进。难能可贵的是,唐江林校长除了着眼南山中学自身的发展,还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偏远山区学校和孩子身上,创办攀西南山国际学校,开办平武中学南山班,并对口帮扶三台县双乐初中,推动了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了更远的地方。

唐江林校长深知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教育事业的发展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他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实践中,也体现在理念中。从“尊重人性,尊重差异,尊重规律,尊重创新”的教育信念,到“多元启智,阶梯引领,自主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学习成功立交桥”的学生培养路径,这些无不体现出他的教育思考与办学新理念。在他的带领下,绵阳南山中学从“多元启智”入手,运用“阶梯引领”,在多元启智的经度扩张、阶梯引领的纬度提升之下,最终达成了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信成功”的办学目标。

唐江林校长是那种典型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开拓型教育实践者、管理者。他忙规划、请教师、招学生、紧抓管理和教学,协调上下,整合内外,是教育的操办者,也是师生的领航者,集掌门人和服务员于一身。为了不“分身乏术”,他还把家安在了学校,“以校为家”。

在我看来,他与学校像是长在了一起,师生的一言一行牵动着他的心,而他也乐意为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

  (作者系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首期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首席专家)

每年9月1日,唐江林都格外开心,因为这一天既是全国的开学日,也是他的生日。他出生于1965年9月1日,这样的巧合,也似乎预示着他与教育事业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初毕业时的一名普通教师,到35岁开始担任中学校长,再到现在成为百年老校绵阳南山中学的“掌门人”,外表儒雅书生气的唐江林不断面临挑战。他说:“第一次踏上讲台时的激情与梦想,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这是陪伴我一生并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爱和使命感,他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唐江林经历过薄弱校复生的百废待兴,也经历过新办校办学的步履维艰,2012年被调入绵阳南山中学任校长后,他面对的是一艘已经有百年航程的“巨轮”,先前积累的办校经验对它未必适用。由于绵阳南山中学在当地知名度颇高,要接手这艘大船并保证航向正确和航行稳当,唐江林任重而道远。

一上任,唐江林就开始为这所百年老校诊脉。他不动声色地在学校开展调研活动: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及发展现状、约谈教师学生、问计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等。“哪怕再刺耳的话,唐校长都听得进去,所以,我们有想法就会大胆地反映。”面对新校长,教师们心中虽有疑惑,但他谦虚踏实的作风得到了教师的好评。

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唐江林发现绵阳南山中学虽然历史底蕴深厚、办学成绩突出,但也面临设施设备陈旧、教师思想观念保守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是我眼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唐江林说。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唐江林为学校新百年提出的发展思路。他拿出了学校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召开了停滞多年的教代会,升级了学校硬件设备,引进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学校发展走向内涵和特色。

“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南山中学践行了十多年的办学指导思想,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唐江林立足当下教育背景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从未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出发,以多元德育工程、多元课程体系、多元课堂模式、多元活动引领、多元考核评价等建构起南山中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育人体系。

“脑洞大开”的德育,复合多元的课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江林一改学校之前一板一眼的说教式德育,倡导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走进生命成长的教育,打造德育“五朵金花”(感恩教育、体验教育、励志教育、礼仪教育、自治教育)和“四项工程”(德育导师工程、心海阳光工程、社团艺体工程、学校纽带工程)。

在南山中学,几乎月月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节日点亮师生校园生活。感恩教师节、感恩祖国系列活动、“一二·九”文化艺术节等,一长串的活动清单,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体育文化节!它会让我们脑洞大开。”南山中学的学生们谈到学校的活动时雀跃不已,“学校运动会主题多样,总让我们大开眼界。去年是模拟奥运会,今年是模拟大学生运动会,我们自己开动脑筋,特别开心!”

唐江林倡导的体验教育也广受师生欢迎。全校各年级各班学生分批次深入到食堂、环卫、门岗、宿舍、图书馆、医务室等岗位进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养成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

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学生回忆起在南山中学的学习经历时说,高一、高二时的夏(冬)令营活动十分丰富,尤其是活动中复旦大学教授的报告,让他深深地爱上了目前他在读的专业。他所提到的夏(冬)令营是唐江林为学校设计的多元课程之一。南山中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型两大类”课程:四型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活动型课程;两大类则是指学术探究类和创新技能类,科学、人文、艺术并重。

“我们每年开展的夏(冬)令营内容丰富,很受学生和家长追捧,具体包括人文专题讲座、学科学法指导、项目孵化、科技创新、分组科学探究、学科竞赛、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实践、校际和国际交换访问等活动。”唐江林介绍说,“这些课程和活动往往以兴趣激励学生,以探究启发学生,以情趣感动学生,以知识丰富学生,以能力提升学生,以实践锻炼学生,以创新引领学生。”

以“创新技能类”课程教学为例,此类课程常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与创新潜能等实际情况来设置动手任务。这也是南山中学作为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体现。

    从“阶梯”到“立交桥”,人人皆可成才

为实现让学生做自己成长的主人的目标,唐江林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螺旋式上升的成长“阶梯”。

在他的研究和策划下,学校将学生在校发展划分为“德育阶梯”“学习阶梯”“家教阶梯”“情商阶梯”四个类别,同时再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逐步引领学生在自己的强势智能领域中快乐成长。学生成长的阶梯是由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构筑起来的,如在住校生管理方面,学校设计了“筑级——累级——定级”的评价机制,每天考核积分,每周累计评比“文明寝室”,多周累计评选“星级寝室”。学校还为每名学生制订一个阶梯表,细分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创新能力、个性特色的各项指标,每周在教师、学生中进行一一互评,同时结合“家教阶梯”与家庭、社会互动。

唐江林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更需要学校为其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成长的空间。于是,他创新各层次各类型教育模式,落实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教材创新过程等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以体育为例,唐江林介绍说:“我们把教体融合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二分’体训强身、‘三分’文化培智、‘五分’教化立德,积极落实‘项目进校园、教练到学校、运动员读名校’训练模式,投资1000多万元升级各类运动场,新建了多功能健身中心、8片标准化室外网球场,在南山双语建成西部唯一的现代气膜馆,到2018年就可以投入使用。”学校的“舍得投入”也为学生发展带来了多元选择。学校多名学生因在国家级、省级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体育单招资格,被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提前录取。

进,无止境。在推动“百年南山”更上一个新台阶的过程中,唐江林的教育实践也在不断地拓展。2016年秋季,南山中学将教育帮扶的实践延伸到革命老区——秦巴山区,派出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与山区学子共享教育优质资源。

在唐江林看来,教育,是一场生命的感召,是一场爱的狂欢,更是一场梦想实现的盛宴,它一头挑着学生的未来,一头挑着祖国的命运,而自己责无旁贷。(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提供)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著)《生命发展阶梯》(程鸿勋著)

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的改革创新:坚持构建五项德育工程(感恩教育、亲情教育、礼仪教育、体验教育、励志教育),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学校改革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校长负责制的法人制度如何真正建立和落实。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3-3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