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管给钱不管人格教育
○传统品德教育不合学生胃口
○“吃苦教育”基本为零
○网络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东莞厚街某学校爆出一段一个90后女孩和三个男孩的不雅视频后,网络上又蹿出了初中生把鞭炮塞进流浪狗耳朵的事件。接连发生的“职校门”、“虐狗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些专家、教育工作者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不管是“职校门”还是“虐狗门”,毕竟都是个体现象,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教育价值,否定“90后”或“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但这些个体也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些问题,特别是容易发生在中职学生的“特性”问题值得深思。
●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
在家中,“职校门”的女生“平时品行良好,性格安静,放学就回家,只是周末偶然出去玩一下”,是十足的“乖乖女”形象。因此事件发生后,家里亲友都不相信。其父亲指女儿是“在受到威胁,被强行吸了K粉”下被拍摄了第一次视频。而警方则表示,初步调查发现女生参与“性爱游戏”是自愿的,没有强迫。
家庭教育
爸妈真了解上学的孩子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在相当多的普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仍是“分数为王”,家长往往只重视“分数”,而忽略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
有网友说,视频女生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父亲做生意,母亲有物业收租,是个地道的厚街家庭。也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厚街家庭,往往父母本身素质并不太高,教育不了孩子。
“部分厚街家庭确实存在有素质不太高的情况,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父母是否能有时间去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民政部社工与志愿服务课题组主持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志愿服务研究所所长谭建光说,目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一上高中,特别是读了中职,就是进入了社会,基本上“放任自流”。由于缺乏沟通,孩子宁愿在屋里打游戏机、玩电脑也不愿意与父母谈学校的事情、社会的事情。“所以,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学校上了什么课。”
华师附中心理研究室某资深心理辅导老师也认为,由于“90后”大多是“被爱的一代”,但来源于家庭的“被爱”往往是物质性的,相比之下,精神上的“被爱”并不富饶,使他们容易在家庭外寻找“被爱”,寻找“刺激”。
学校教育
传统品德教育还管用吗?
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对“职校门”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他说这一事件可能是特殊的个体,但也可能是典型。“不能简单地把账算在中职教育偏失上,但当中确实折射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李小鲁说,由于我国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单一学科评价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中职生中相当部分是长期被边缘化的群体,是知识学习的“失败者”。由于中职学生往往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落差,所以学校教育首先就得转变教育观念,以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去帮助中职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建立尊严等。
“然而目前我们的中职学校大多数教学课程都是传统的文化课程和品德道德教育,考核体系也是简单的语数外,但却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中职学生。”李小鲁说,中职学校的考核应是技能型考核,“帮助学生建立尊严和信心,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社会教育
谁是孩子模仿的社会导师?
年纪最大的“90后”刚刚20岁,再小一点的就是中学生。有人也许会问,怎么会在那么年轻的群体中爆发出各种令成人世界震惊的事件?他们的模仿源来自哪里?
这样的疑问在谭建光看来,主要是由于这个群体成长的特殊性造成。“准确地说,应该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至90后的一代。”谭建光说,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基本没有“吃苦教育”,即使是家庭很困难的,也会竭尽全力地呵护孩子长大,加上遇到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转折点,所以大多数孩子所接受的“艰难教育”主要就是“教科书”。
“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重视志愿服务,就是希望这些孩子能从各种情景的助人过程中,体验到艰难,体验到别人的幸福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谭建光说,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并非一无是处,通过志愿服务更能激发他们的“成功感”。
网络教育
一切都是网游惹的祸?
广东实验中学校长、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专家郑炽钦认为,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在网络世界,学生很容易寻找到色情、暴力的东西,有的精神空虚或者是对现实人际关系冷淡的学生,就容易模仿网络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抗,有些是伤害亲人,有些是伤害友人,甚至是伤害自己。”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完全责怪网络,责怪网络游戏,甚至是不断地通过取缔黑网吧而去‘堵’网络引出来的不好的影响。”郑炽钦说,我们的教育更应该从“疏”之中想办法。“比如在社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在网络游戏的文化创意内涵上争取更大的创新,以优秀的文化产品去吸引学生等。”
统筹:梅志清(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