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奔走于大小招聘会的求职者而言,要在竞争求职的第一回合脱颖而出,一份出类拔萃的简历十分重要。微简历、视频简历、写真简历……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推陈出新的个性化简历标新立异,层出不穷。但“博眼球”能否笑到最后?专家认为,个性化简历“出新”更要“出彩”。
标新立异自然“出众”
伴随着一句“老板,要人吗?”一个头顶棒球帽、佩戴黑框眼镜、身材微胖的卡通主角,介绍起自己的姓名、所学专业和重要作品。这份与众不同的求职视频简历迅速引起网民热议。有网友惊呼:“原来简历还可以这么做!”
去年曾有一份被冠以“最给力”简历的视频简历在网络上“疯传”。这段时长1分8秒的视频主角是应届毕业生彭帅,他自豪地说:“通过视频简历,企业可以直观地了解我的技术,而不会因为埋没在一堆纸质简历和网络简历之中而被忽略。”凭借着这份视频简历,彭帅后来得到了40多家企业的青睐。
对于求职者来说,花心思制作一份独特的简历是赢得机会的好方法。眼下除了视频简历,微简历、写真简历、书法简历、铜板等,无不成为求职者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创新之作。
在微博时代,微简历也成为一张重要的“求职名片”。在新浪微博搜索平台上,输入“微简历”三个字,就出现了3902条相关结果。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官方微博就为其毕业生开展微简历推广活动,颇为引人注目。其微博首页上写道:“我系推出第二批加‘V’学生,不同的面孔,同样出色!”为其毕业生申请加“V”认证,不但提高了毕业生的关注度,而且增加了微博求职的可信度。
除了创新的简历形式外,一个精心琢磨的创意也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文东东在简历上贴了一张一分钱纸币,其含义是“节约公司成本从每一分钱做起”,凭借这一创意,文东东获得了面试机会。
也许并不全面,也许还经不起推敲,但制作简历的巧心思的确让应聘者脱颖而出,增加了获得机会的可能。
是否击中了求职要害?
“中国人才热线”网的陈虹说,公司每天收到大量的简历,不要说简历格式大同小异,就连简历用词都有不少雷同,“比如个性一栏,‘乐观开朗’‘有创新精神’这些词的出现频率不是一般的高。”陈虹说,“一份与众不同的简历,确实会让我眼前一亮。”
有些用人单位十分看重个性化简历敢于突破的精神。深圳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招聘人员饶青认为,不管个性化简历本身有没有创意,“敢为天下先”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此人做事大胆、认真,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然而,标新立异的个性化简历要赚“吆喝”更赚“买卖”,还需要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其实,视频简历早已存在,彭帅创意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是否采用视频的新形式,而在于制作者用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
相比之下,“微简历”虽然受追捧,但成功案例较少。对此,有用人单位认为,如果仅追求形式上的革新,虽然一时能吸引人,但是不一定能赢得“伯乐”的青睐。“微简历”要改变只“开花”不“结果”的现状,必须要能呈现求职者的实质才能。
别出心裁的个性化简历如果能够凸现核心竞争力、展现优势,是非常成功的,但如果徒有表面,也只会成为“过眼云烟”。
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招聘专场,不少用人单位表示不注重简历是否独特,而是更看重简历背后的东西。“我们公司看重的是应聘者对工作的兴趣以及工作能力”,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资深服务专员李锋说,“别出心裁的简历固然能吸引人,但企业更看重的是你是否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出新”更要“出彩”
“个性化简历有利于吸引别人的关注,使自己从大堆简历中脱颖而出。”上海大学社会学顾骏教授说,“在求新潮流中不乏噱头的制造者,例如前几年出现的写真简历、豪华简历等,这些外表精美的简历现在已经退出应聘舞台了。”
他建议,求职者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创制个性化简历,比如彭帅是学动漫设计专业的,一段视频更能展示他所学所能,采用视频简历的形式就非常明智。“不管应用何种方式或技术,最关键的是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别人,让对方全面了解自己。”
复旦大学就业中心副主任孙晓虹则认为,简历只是求职过程中的一环,根据多家用人单位的反馈,能否求职成功,关键不是考虑如何“出新”,而是你是否有足够“出彩”的表现。
“有创意的简历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求职者实践经历丰富,我们会给他一个面试机会。”百度公司招聘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但招聘方注重的是创意,不是花哨的噱头,建议求职者制作特色创意简历时,一定要结合实习、工作经验,并且要与应聘岗位相关。
不少用人单位认为,与其热衷于简历的别具一格,不如培养自身的能力并增加简历投放的技巧。根据企业的不同文化和岗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几份简历,更容易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成功机会也会更大。(新华网;冯上斌、贾远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