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留学年龄不断降低,中学生出国留学现象更加普遍。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学办起了“出国班”、“国际班”、“国际合作班”等,一些公办名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有人认为,高中办“出国班”给中学生求学增加了选择的机会;也有人指出,公办名校办这样的班收费太高,而且挤占优质教育资源。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我们通过记者的深度报道和相关评论,与广大读者共同关注这一话题,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编者
适应教育国际化
高中“出国班”在一些大城市供不应求
“中考要考多少分才能上国际班?”“AP课程中有商务和经济吗?”“国外大学门槛高,万一考不上怎么办?”……
5月22日上午,在北京二中国际部专场招生咨询现场,300多名学生及家长在咨询台前排起了长队。国际部的录取分数及课程设置成为家长集中咨询的问题。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北京市第二中学与美国索斯兰中学合作举办中美高中双文凭课程项目。参加这一中美合作高中学历教育项目的学生,学业成绩合格者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北京市第二中学和美国索斯兰中学的高中毕业文凭。国际部今年首次开班,拟招收60名学生。其录取分数线大概比北京二中中考录取分数线低十到二十分。
“孩子中考‘一模’成绩是458分,但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好,这样能进国际班吗?”汇文中学一位学生家长觉得儿子学习成绩中等,万一上不了重点中学,国际班可以作为第二种选择。
随着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季节来临,期望孩子高中毕业就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们到处跑各高中学校的咨询会,紧张忙碌地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学校。
“出国班”是针对有志于高中毕业后到国外留学的初三应届毕业生,或有志于在高中阶段提前接受国外大学部分基础课程的学有余力的高二、高三学生。
“‘做豪迈的中国人’是21世纪国际学校的校训。”据21世纪国际学校范胜武校长介绍,2010年3月,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学校与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开设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学生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可获得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和美国费尔蒙特学校的高中毕业证书。目前中美合作项目共4个班,每班20人。“开设这个项目之后,招生人数达到了我们学校的最高点。”范校长介绍第一届招生情况时说。
在21世纪国际学校的一间教室中,陈老师正在给高一学生上化学课。与往常正式上课不同的是,为方便小组讨论,学生被分成了5个小组。ppt投影上的教案则是英语的专业词汇和图解。起初以为是英语课,仔细一看竟是一道道化学题。陈老师是加籍华人,在加拿大读完博士后之后,带着国外的教学方法和在国外优秀的教学课件回到了中国。陈老师轻松活泼的语句,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堂化学课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进行着,老师则是掌控着教学的节奏,避免聊天过多而耽误课程进度。
“我之前性格内向,在公共场所不敢说话。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演讲,这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越来越自信了。”班上一名同学坦言,国内高考太“恐怖”了,感觉上半辈子的努力、拼搏、奋斗和下半辈子的幸福、前途、命运都压在了几张纸上!
据了解,国内大中城市公立高中和私立学校办“出国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北京的北大附中,天津的天津二中,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交大附中,广州一中等多所学校办了中外课程班。学费为每学期8万元到10万元不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渐成趋势。近年来,国际班招生火热,但仍难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赴美留学人数最多
“洋学历”被视为含金量更高
高中阶段出国留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近年来增加很快。据专家介绍,上海市2010年上半年申请到美国留学的中学生就增长了45%。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0门户开放》报告指出,2009年至2010年度学年,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有约127628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就读,比上一学年度增长了近30%。在美国的学校中,中国籍学生数量已经占据所有外籍学生的19%,高居榜首。位列二、三位的印度和韩国分别占15%和10%。
多年来,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以读研究生为主,但近年来赴美就读本科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2008—2009学年,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人数为98510人,比上一学年增长了21%。中国有2.6万学生到美国接受大学本科教育,5.7万人在美读研究生。而5年前,中国只有8000学生赴美攻读学士学位,5万多人读研究生。赴美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增长了2倍多。2009年,普度大学中国本科生比例增加了45%,从990人增加到1400多人。中国学生不只是在美国知名大学就读,还包括一些区域性高校,州一级高校,以及招收海外学生的社区学院。
一位家长说:“之前没有让孩子出国的念头,前年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出国了,这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自从去了国外,做饭、洗衣服、做家务都会了。学生成绩也不错,还在学校社团担任职务。我觉得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如果到了国外肯定也很出色。”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人才研究,出版了《人才战争》、《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等著作。对于高中阶段出国留学增加较快这一现象,王辉耀博士在《中国的人才外流和人才国际化战略》一文中分析道,海外高校的学历被视为含金量更高,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其积蓄,供其独生子女上海外名校,不仅是期冀子女在日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即逃避日益严酷的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中国留学生就读的专业领域也在拓宽,过去他们往往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精通英文,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教养,文科领域的留学生在慢慢增加。
人才外流?
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一个现象的产生必然具有两面性。我认为高中办国际班是好事,应该肯定,这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一个具体步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认为,国际班的教育往往有外籍教师执教,也有外国的教材读物的引进,这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信息化、国际化、“地球村”等背景下,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是必然现象。况且在中国的领土上开展国际教育,大环境还是中国文化,校园小环境充斥着一些外国元素,反而会增加一些新奇和活力。
“出国班”的纷纷亮相,也让不少人认为会造成教育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有专家认为对这样的说法应具体分析,教育不公平早已有之,不是高中办国际班才有的。在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表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高等院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导致的,而不是国际化带来的。
对于目前国际班事实上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负担得起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要态度明朗,在肯定高中国际班积极功能的前提下监督不合理的高收费现象。
在北京二中国际部招生咨询现场,一名家长说:“国外的教育质量比较高,条件好,国内一直在扩招,但部分院校的质量却逐渐下降。据说清华一些优秀的本科生都出国了,而不是继续享受本硕连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人才外流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现象。王辉耀认为,我们迫切需要本土人才国际化、走出去;将海外人才引进来、让自身需要的海外人才扎根我国。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认为,公立高中办“国际高中班”有一个副作用:加速教育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公。解决办法应该是:停止批准新增国际班,现有国际班毕业即止。但鼓励社会力量办独立的留学预备高中,在体制上和现有高中不挂钩,在校园上和现有高中完全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际高中留学预科体系。这样做,虽然还是无法解决教育两极分化,但至少解决了一校两制的副作用,对中国教育更加有利。
高中国际班,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鲶鱼”吗?(人民日报;董洪亮 董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