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1月24日电(记者 许雪毅)才出生5个月,小宇就经历了一次国际旅行:从美国来到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 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留下了小宇出生时的手印、脚印,并给予了他公民的身份,以及一个中国餐馆,餐馆里有他忙碌的爸爸妈妈;而中国东南沿海的这个小镇,有一个堆满了玩具的房子,房子里有宠他爱他的外公外婆,不远处还有一个华侨幼儿园,幼儿园的一个小班里有他的同学。
从福州市区驱车40多分钟就到了连江县琯头镇。在这个人口只有6万多的闽都小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出国打工,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30多个国家,其中以去美国的最多,约有4万人。他们大部分在国外开餐馆,也有做其他生意或留学的,在国外生了孩子,很多都托人带回家乡抚养。在琯头镇,像小宇这样的“洋留守”儿童就有2000多个。
最新儿童看图学算术、能乘坐的儿童玩具跑车、1米多高的塑料篮球架、一闪一闪发亮的玩具坦克……小宇的家简直就是一个“玩具之家”。记者走进去时,外婆倪秀珠正笑眯眯地看着3周岁的小宇在沙发上玩IPAD。
“600美金买的,我爱人还不怎么会用,小孩倒学得很快。平时他就用这个和他爸爸妈妈视频。”小宇的外公姜宝兴说。
说到小宇,58岁的姜宝兴疼爱中带着无奈,“孩子很调皮,饭不好好吃,我爱人会说他,我可舍不得打他骂他。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说一句,他模仿一句,讲得多了,他不理你,我们也没办法。”
“这些外国小公民带回老家来抚养,有好也有不好。”连江县琯头镇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林祖勋说,好的是年轻父母可以放心地在国外挣钱打拼,孩子吃着国外寄来的洋奶粉和当地的小黄鱼,衣食无忧,茁壮成长;不好的是孩子一般都是隔代教育,很容易被溺爱。
目前琯头镇共有9个幼儿园收有“洋留守”儿童。记者来到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琯头镇金贝儿幼儿园。园长杨燕玉告诉记者,幼儿园有150多个孩子,其中约70%是“洋留守”儿童。为此,幼儿园特别在教学楼装了一个GPS,远在国外的孩子父母输入幼儿园网址,就可以看到360度旋转的校园场景。
谈起“洋留守”儿童,杨燕玉说,相对而言,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差,沟通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爷爷奶奶只注重孩子学多少数字汉字,幼儿园不得不经常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孩子自理习惯的培养也需要家长配合等等。
“洋留守”儿童一般几个月大时就被送回老家抚养,襁褓之中还来不及建立对父母的深刻印象。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由于“绿卡”或者时间以及路费问题,回来探望孩子的机会不可能很多,好些父母甚至一次都没回来过。
金贝儿幼儿园小班老师林娟说,有时候问孩子想不想国外的爸爸妈妈,他们说不想。
但孩子们在潜意识里寻找着“妈妈”。林娟说,“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看《小蝌蚪找妈妈》,孩子看着电视,眼泪就流下来了。我班上的洋留守儿童,经常直接把老师叫成妈妈,玩具打不开了他们会对我说,妈妈我要你帮我。他们比其他孩子更黏着老师,睡午觉时喜欢挨在老师身边,有时候上课上一半会跑上来抱抱老师。”
因为签证一次5年,所以“洋留守”儿童一般在5岁之前就会离开琯头镇回到国外。金贝儿幼儿园中班老师林丹说,“这学期班上已有4个孩子去了美国。”
最近,姜宝兴正忙着办理到美国的签证。“我们准备申请了一起出去,这样可以在国外继续照顾孩子。”而倪秀珠则一直说,“孩子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还是希望他再回来。不然怕他以后都不认得这里,不认得我们了。”
杨燕玉告诉记者,根据琯头镇“洋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从小班开始就教授他们一些实用性英语,同时也特别加强了弟子规、三字经、古诗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希望孩子到国外后依然对中国传统有个印象,慢慢地能够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新华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