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534.9万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被全部纳入膳食补助范围。这意味着边疆贫困地区学生吃饱吃好的期盼有了机制保障—— 500余万农村学生吃上营养餐
■背景
●100年前,英国开始实行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校园餐计划,并于1944年立法,规定地方教育部门必须提供学生营养餐。上世纪中叶以来,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学校供餐计划。美国国会立法将保证儿童营养健康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日本的《学校给食法》对学童每人每餐平均需要的各种营养指标量制定出标准。目前,美国、英国等国大多数学校已全面普及了学校供餐计划,中国、印度等国家以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向学校供餐。占统计数的不足一半。
●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贫困地区男女生的身高、体重普遍低于城市学生;在7至1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中,农村男女生都普遍高于城市学生。缺铁性贫血可造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长期贫血还会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据统计,我国30%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营养不良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日本从1950年开始向全国中小学生实施营养午餐,50年后14岁的男、女生身高分别增加了18.2和10.2厘米。体重分别增加15.7公斤和9.5公斤。美国从1992年后的10年间,5至17岁时规律地每月额外增加一次喝奶,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0.3至0.7厘米。
■现状
差距仍大
云南省73.64%的小学校、21.57%的初中学校还在实行两餐制
清水煮南瓜、腌菜煮洋芋,这些几乎没有“油星星”的汤菜,曾是云南省许多边疆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一日两餐的“家常便饭”。每到开饭时,抬着口缸和大碗的各年级学生,再小的个头都会抬着几乎盛满的米饭和菜汤吃得津津有味。而一些非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吃饭问题也不容乐观。自带饭菜到校吃饭的孩子,打开饭盒除了米饭加洋芋丝或洋芋片,有几片陈年腌肉的就算是美味。一些回家吃饭的孩子,因家长忙于生计难以照顾,往往也是靠头天的剩饭剩菜快速解决。而在一些租住民房的学生宿舍里,满地都有锅碗瓢盆,每天下课用家里背来的米、菜烧火煮饭,煮一顿吃几顿也是常有的事。据有关调研,目前,云南省73.64%的小学校、21.57%的初中学校还在实行两餐制,寄宿制学生每天从晚餐到中餐的时间,大约间隔16个小时以上,而许多非寄宿学生每天一大早就得摸黑走几公里山路到校上课,从上学到放学八九个小时的时间,仅靠一顿缺菜少肉的中餐维持能量供应。在城市孩子因营养过剩成为“小胖墩”而烦恼时,农村孩子却在期待每周能吃上一次肉。
2011年上半年,省教育厅条件装备处组成调研组,对部分州市的131所中小学平均每餐饭的价格、蔬菜的品种及价格、每周吃肉次数、每个肉食的价格等情况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相同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全省寄宿制学校伙食水平平均每餐收费2.23元;平均每餐蔬菜品种达4.13种,不少学校只提供一种蔬(汤)菜;平均每周吃肉食次数5.26次,有的一次肉食也吃不上。
据营养学专家调研,我国农村学生膳食摄入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食物种类单一是普遍现状。其中,47.6%的学生每天吃两餐,66.4%的学生不吃早餐,吃早餐者质量也较差。为此,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仍然突出。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西部4省(区)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
■探索
千方百计
开展勤工俭学、营养早餐行动计划、学校肉食补助工程、营养加餐工程,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正一步步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
为改善农村学生膳食结构,云南省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在省政府政策引导下,许多贫困地区围绕“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目标,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菜肉补充。西盟佤山在10年前就把发动每所山区学校种一棚洋丝瓜,作为改善学生吃菜难的手段之一。福贡县发动师生上山背土造地种菜,甚至盆栽蔬菜,缓解因山高谷深缺乏种菜基地的难题。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把学校开展小菜地、小猪圈、小加工等勤工俭学活动,作为考核校长办学责任目标之一,种菜、养猪、腌咸菜,使许多寄宿制学校肉菜自给率达到需求量的一半以上。据统计,仅2010年,全省就有10827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基地达到9173个,面积105951亩。基地纯收入达到8689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1886万元,改善师生福利2294万元。云南省“念好山字经、做好地文章”开展勤工俭学,为贫困地区学校补充膳食来源、减少供餐成本、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的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曾在楚雄市召开了全国勤工俭学工作现场会。
近年来,继浙江、陕西、重庆、宁夏、广西、山东等先行启动实施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类工程后,云南省部分贫困地区也不等不靠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中小学营养干预模式。2011年秋季开学以来,临沧市为改善农村寄宿学生的营养状况,由市县两级财政筹措专项资金1980万元,启动实施的营养早餐行动计划,让临沧市937所农村中小学的20余万名学生,每天早晨都能吃一个白水煮鸡蛋。12月初,普洱市也结合市情启动了农村学校肉食补助工程。全市每年投入专款3800余万元,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肉,此项政策将惠及近18万名学生。同时,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募集资金,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启动了新一年度“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营养加餐工程。在未来一年中,云南省寻甸、东川等贫困地区近百所小学的近20000名学生,将通过募捐的1850万元善款,获得每天包括牛奶、鸡蛋在内的营养加餐。
■关注
良心工程
从明年起,全省用于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的吃饭钱已达到32亿元,管好用好这笔吃饭钱,已被列入省教育厅明年的重点工程
“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事关全省农村孩子,学生吃什么、如何吃,都没有更好的检验方式,这就需要每个项目学校把它做成良心工程、放心工程。”据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介绍,云南省534万农村中小学生中,有276.2万在学校住宿,一日几餐都在学校,还有25.4万名在校外寄宿,或者其他走读不住校的学生也需要在学校午餐。孩子们能否在学校吃上热饭、饱饭,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乃至全社会关注和牵挂的一件大事。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的干预,加大资助力度,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据他介绍,由中央财政出资23亿元,加上云南省各级财政筹集的9.1亿元,从明年起,全省用于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的吃饭钱已达到32亿元,如何用好这笔钱,已被列入省教育厅明年的重点工程来抓。
为此,省教育厅明确要求,各项目县要按照国家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营养餐经费只能用食物形态供给,不能发放现金。实行包餐的学校,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可提倡学生适当交部分粮食,用补助金作为菜金,适当提高餐标。寄宿制学校要管好用好膳食补助和“一补”经费,至少一周要吃两三顿肉,要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工程细化落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明年2月28日前,省教育厅要到各地学校抽查,确保春季开学后,学生吃得上、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安全。省财政厅则强调,营养改善工程资金将成为云南省各地教育支出中最大的刚性支出,各县要定期公开经费使用情况,实名制公布受助学生名单。教育、财政、审计部门都有明确的监督检查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等一经查处要严肃处理。
为确保膳食补助和“一补”资金足额用于提供等值食品,省教育厅还提出建议,各学校外聘工勤人员的工资由当地财政根据生活水平统一划拨解决,各地、各校应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对学校食堂的餐价、菜价、肉价、食品采购等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将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已经外包的要收回经营,并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零利润制度。各校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加强营养餐的学习培训,要像在自己家里做一道可口的饭菜一样,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盘菜做好。同时,要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让学生吃到嘴里,吃到肚里,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安全。
■机制
投资未来
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云南省开展省级营养餐项目,534.9万学生因此受益
儿童健康事关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据2009年世界银行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研究报告,全球206个国家(或地区)都在不同程度地解决学校供餐问题。2007年,我国提出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寄宿制学生改善营养状况构建起政府干预的长效机制。2011年小学生、初中生每生每年的“一补”资金,已分别达到1000元和1250元。但据有关统计,2010年,西部地区寄宿生中享受“一补”的学生,仅占寄宿生总数的65.4%。云南省经过积极争取,虽然有占寄宿制学生总数87%、约242.8万人享受补助,但由于覆盖面较窄,受益学生有限,许多非寄宿制学生仍然面临生活困难而缺乏营养保障。
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3地州,总计680个县级单位实施营养餐国家试点。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区和滇西边境山区的云南省,有85个县列入试点地区,由中央财政提供每人每天3元标准的营养膳食补助。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研究,决定在其余44个非试点县的学校(除县城所在地学校),开展省级营养餐项目,补助标准不变、同步实施,所需资金由省、州、县三级财政共同筹措。从而,实现了云南省534.9万学生全覆盖受益。与此同时,以同样的筹资方式,对未享受到寄宿生“一补”的农村义务教育151.7万中小学生,实行“一补”全覆盖。这意味着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每天将得到膳食补助和“一补”资金7至8元。这一标准基本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并保证有一定营养。
据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吴少雄博士分析,因膳食结构不合理,优质蛋白摄取不足,包括动物性食品肉、蛋、奶摄取不足,新鲜蔬菜摄入品种少等导致的营养不良,可使青少年身高发育低3至4厘米,智商降低,劳动力损失2%至9%。按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每人每天3元,每年在校200天补贴计算,9年当中,每一个中小学生将需要投入资金5400元。预计孩子成年后收入可提高10%。再考虑到GDP的增加、贫困救助资金的减少、未来医疗费用的节省,这种收益就更加可观。而且,儿童营养补助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措施。(新闻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