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校内表现不佳,根源很可能不在校园之内。”
近年来,男生学业表现普遍不如女生的现象日益凸显,“男孩危机”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引发社会担忧。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旧话重提”,并针对“男孩危机”提出改进学校教育的若干建议。
事实上,“男孩危机”不是中国特有现象,世界多个国家都出现了类似情形。比如,前几年英国社会学家发现该国男生不仅在学业上,还在诸如社会交往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女生。
对此,教育专家的解释是,人类知识积累到现阶段,所有希望攀登知识高峰的个体,都必须从熟记、熟练开始,并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女生因其先天资质,在这一赛程中具有优势,所以导致男生落败的不是学校教育模式,而是人类知识的传承方式更适合女生。
环保专家也指出,当今世界上广泛存在环境污染,其中雌激素污染是最大的问题,从人工饲养的动植物服用过多的生长激素,到洗涤剂中的含磷成分,都可以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格偏差。总之,男生校内表现不佳,根源却很可能不在校园之内。
就中国学生而言,包括学业在内的综合表现不如女生,应该还有更多社会因素的作用。比如,今天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乃至祖父母关爱过度,许多男孩因为缺乏挫折和磨炼,性格懦弱甚至脆弱。
由于全家呵护,不允许独生子女发生任何一点闪失,学校倍感压力,为求自保,纷纷压缩校内各类身体活动。这对男孩造成的负面影响显然大于女生。在学校里甚至回家后,男孩和女孩在活动的内容及空间范围上,几乎没有差别,不仅追逐打斗被禁止,甚至连一些稍带危险性的体育活动也能免则免。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至少在一个方面实现了男女平等——那就是男孩女孩在身体活动上的高度同一。
如果说由于社会原因,男生已然阳刚气不足,那么女生的“雄起”,则更让男生退避三舍。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在独生子女的父母那里变成“生男生女一个样”,将女儿当儿子养,“望子成龙”不成,不妨“望女成龙”。对于相对早熟且更具可塑性的女孩而言,帮助她们提前进入体制设定的快车道,能够更快地产生出学业上的效益,从而获得比男生更多的公共投入。女生优秀同教育体制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仅仅因为现有的教育模式适合女生,而男生的晚熟和执拗则让他们中的多数“输在起跑后的第一阶段”。
所有这些关于“男孩危机”的分析,都以承认男性在青少年阶段已经退化为前提。但问题恰恰是,即使男孩在这一阶段落后于女孩,成人之后,他们是否永远落后于女生,以致整个人类社会开始“重回母系社会”的前奏?当下,无论从哪个领域来看,事情显然还没有发展到如此危急的地步。女性中优秀者的数量和比例确实都在增加,但总体上,社会权力仍然大部分掌握在男性手中。因此,女性在青少年阶段的领先最终可能只是一种虚像或者幻象,而关于“男孩危机”的渲染可能也只是为了尽可能长久地维持女性愉快的幻觉而已。(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