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试题被疑外泄。这不是第一起——近年来,会计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国家级考试屡屡曝出泄题。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连续第六年、第十二次被指疑似泄题。有人感慨:一个幽灵,“逢考必泄”的幽灵,在考场徘徊。
泄题不止,必有深厚的社会背景。考试,似乎已成为整个教育阶段的标签:升学要考,各类技能的认定要考。考不出那一纸文凭,考不来那专业证书,个人价值似乎就难以体现。这是一个“凭证”时代,在各大招聘会上,专业证书绝对是实实在在的筹码,甚至在一些用人单位的职称评定、岗位晋级中,证书也是制胜法宝。考试的价值和结果,已不体现在分数和等级上,它更关涉着当事人的仕途、“钱”途,这也解释了整个社会对考试的近乎偏执的依赖。
考试需求的熊熊之火,也照亮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前路。在利益驱动之下,一些考试培训机构越过法律底线,不惜通过“窃题”等各种方式腐蚀考试公平。在最近曝光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中,一些考试培训机构传授考试作弊的技巧,并称考后只要肯花钱还可以修改分数,灰色利益链可见一斑。
泄题如何止。我们不妨先以史为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考试选拔公务人员的国家,古人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在唐代,主考官泄题必遭处罚,在找不到直接责任人的情况下,所有试官都要受罚。在宋代,为防止科举泄题,建立了“锁院制度”,考选期间考官需与外界隔离。
着眼当前,就此事而言,相关部门应查清事实,依法严惩违规者。
长远来看,还应加强考试培训机构监管,规范考试培训市场,斩断灰色利益链,最重要的是设计更加严密的制度来免除后患。釜底抽薪之举,还在于拓宽人才的评价指标,提供多元的评价形式,扭转社会唯考试、唯证书是从的心态。完善制度、调整心态,方能让考题“泄立停”。(新闻来源:人民日报)